联合国气候变化马德里会议多项谈判议程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方积极减排行动获肯定

2019-12-8 09:28 来源: 央广网 |作者: 杜希萌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马德里会议自本月2日开幕,今天(7日)进行首周谈判的最后一天议程。作为2020年后开启全面实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阶段前最后一届大会,本届大会被认为是达成积极共识的重要时机。同时,面临国际气象组织“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再创新高”的警告,这次大会也被认为是各方必须采取共同行动的重要转折。在本届大会首周的谈判之中,是否已经取得一些积极的进展?还有哪些难点、分歧仍待解决?

  本届大会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关于《巴黎协定》第六条的实施细则谈判。作为去年卡托维兹气候大会未能解决的难点问题,今年在这一方面的谈判仍然十分胶着。多个代表团的谈判代表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有关第六条碳市场定价机制等问题目前仍毫无进展,预计最快可能在第二周后半段才有望解决。中国代表团副秘书长,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陆新明说,包括巴西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在具体条款上,确实仍存在较大分歧。“第六条事关多边主义的有效性,是大会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各方就第六条机制涉及的核心问题仍然有较大的分歧,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讲,也存在着不能如期完成的可能性。”

  而针对是否建立及如何建立气候损失补偿机制的问题,目前也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世界气象组织在本届大会上反复警告,全球正在经历最热的五年甚至十年,随之而来的是气候灾害频发多发。因此,针对防灾减灾建立补偿机制,尤其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至关重要。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说,中国同样是气候脆弱、受到气候影响较大的国家。为适应气候变化,我国不但积极采取措施,还通过南南合作为同样气候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多种支持。

  巢清尘表示:“我们也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一直以来强调,适应和减缓同样重要。在支持发展中国家这个‘适应’问题上,我们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气象预报的观测站,我们非常好的风云卫星能为很多国家提供气象的信息,我们也在给发展中国家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分析工具,当然还有通过南南合作提供资金这样的支持,我们在用行动、立场,推动谈判工作往前走。”

  不少谈判代表表示,能否推动建立有效的资金支持机制,也会是第二周的谈判重点,与之相关的资金不是一个小数目。早在今年9月,全球气候适应委员会就发布报告称,在今后10年里,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具有风险抵御能力的基础设施、保护红树林等5个关键领域,需投资1.8万亿美元。而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副局长特蕾莎·寇此前针对亚洲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则提出亚洲每年要投资1.7万亿美元才能维持现有的发展,同时消除贫困、消除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当前这一投资的缺口高达4590亿美元,发达国家未能足额兑现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承诺,是造成上述缺口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本次大会上,多方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依靠扎实举措积极减排的行动表示肯定。世界卫生组织气候变化专员坎贝尔就点赞了中国协同治理空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他表示:“众所周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个国家都要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非常重视空气污染问题和减排,有效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也是我们希望全世界都可以做到的,这样才能推动这个世界性难题的解决。”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