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19年第四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全文实录)

2019-11-15 09:39 来源: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11月13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19年第四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许金洲: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19年第四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新科,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处长洪建武,我是主持人、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与科技处处长许金洲。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一是请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通报深化企业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情况;二是由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处长洪建武通报2018年广东碳排放市场整体情况,并对我省2019年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进行解读;三是回答大家的问题

下面,由陈金銮副厅长通报我厅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情况。



陈金銮: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今天的发布会以“深化企业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可谓正当其时,很有意义。

就在前天11月11日,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与企业代表“面对面”的座谈会,我们与6个行业协会、60多家企业代表进行了坦诚的交流、良好的互动,并现场回应和解决了部分具体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与企业界的面对面交流,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企业代表们的专业、敬业精神,感受到广东企业界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强烈的环保意识,也更加坚定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企业生态环境服务和监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把厅里相关政务服务的事项也编了一本《广东生态环境政务服务指南》,对面向企业的相关办事事项、办事程序作了相关指引,还把直接面对企业的相关处室处长的联系电话在上面公开,大家可以跟相关的处室、处长直接交流。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李希书记、兴瑞省长签发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一号令。按照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众志成城,全力攻坚,治污成效逐步显现,经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在去年,我们把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一号令跟大家作了发布,现在过了一年,我们也想借此机会把一年来攻坚战的情况跟大家作个简要的通报。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GDP超7.7万亿元,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空气质量持续保持标杆。在2015年起连续4年全省环境空气6项污染物整体达标的基础上,今年广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又有新的突破。1至10月,6项污染物指标全面达标,除臭氧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PM10、一氧化碳均同比下降,全省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大家知道25微克是欧盟现行的标准,也是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的标准值,所以1到10月达到这样一个浓度是非常不容易的。今年所有的地市PM2.5预期能够全部达标,今年的PM2.5有望达到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水平。

二是水质明显改善。在全面完成925个地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的基础上,完成县级清理整治483个,完成率达99.2%。总体上看,我省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基础进一步夯实。1到10月,地表水国考优良断面同比增加3个,劣Ⅴ类断面减少至4个,入海河流国考劣Ⅴ类断面从今年初的5个减少至4个。在李希书记、兴瑞省长的亲自督导下,茅洲河、练江水质显著改善,近期有个别时段达到了IV类、Ⅴ类,为明年全年达标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短板加快补齐。40个重点固废处置项目已建成或开工。2018年至今,新增危废无害化处置能力18.6万吨/年,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546.44万吨/年。

四是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高标准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105项整改任务中,39项立行立改任务整体完成,62项长期整改任务持续推进,整改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华南督察局的肯定。

广大企业是发展经济的主体也是治理污染的主体。推动企业真正绿色发展转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源头举措。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依法履行环保职责,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支持、服务、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优化绿色发展空间,实施环保分区管控。编制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构筑广东绿色发展“保护网”。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实施分区管控、科学管理,确保省、市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建设。

二是加强治污技术指导,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省生态环境厅从2017年起开展了“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进企业”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了10场、参加企业约1800家,指导帮助企业治理污染。2018年一年,我厅又组织了全省4000多家重点排污单位参加环境守法网络远程学习,大力宣传环保政策法规。组织对全省钢铁、火电、水泥石化等行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技术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指导企业开展环境问题整治。

三是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提升环境服务保障。依法下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流程,积极推行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制度。针对企业关心的废物处理难题特别是危险废物处理的难题,增加配套环境基础设施供给,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截至2019年9月,全省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单位129家,核准利用处置能力546.44万吨/年,有力保障省内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基本需求。

四是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组织对近1200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环境信用评价,并与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关单位实施环保诚信管理。

五是严格规范环境执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近年来,我省环境执法走在全国前列。严格环境执法是对严重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是对真正守法的企业的“保护”,从而防范“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企业,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升级改造。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环境执法中也有“区别”对待。对故意、恶意的严重违法排污行为,坚决严厉打击,绝不手软,绝不姑息;对过失或无意的一般性违法行为,我们将在法律框架内允许企业有一个纠错和改错的机会,同时帮助指导企业做好整改工作。



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环保优化经济增长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5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专门印发《关于深化企业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即“绿色服务新八条”主要包括“三大领域八项举措”。

一、加大环评改革力度,实现更大幅的“放”。一是进一步简化环评审批。强化“三线一单”空间管控,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对生态环境影响小、风险可控的项目依法能简则简。二是建立健全主动服务机制。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大产业布局和增资扩产等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指导,做好服务。

二、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现更精准的“管”。一是坚持宽严相济的执法原则。对守法记录良好的企业大幅减少监管频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使其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二是优化环境执法监管方式。进一步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公开抽查情况和抽查结果,优化非现场检查方式。三是分类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对升级改造类企业,积极指导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对已完成整治但手续不全的企业,推行“减证便民”服务,依法支持完善相关手续;对整合搬迁类企业,推动入园升级,支持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三、提升环境政务服务水平,实现更有效的“服”。一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全过程网上办理,推进相关环境数据接入和共享。二是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宣传,正面引导,加强培训,有效指导,强化行业自律,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三是建立企业沟通联络机制。开展“送服务上门”专题活动,对重点企业建立挂钩联系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带队走访,实施精准帮扶。按照通知要求,今后每月第二个星期三,我们都将举行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为企业答疑解惑,解决具体问题。希望各位媒体广而告之,帮助我们把这项服务做好做实。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许金洲:谢谢陈厅。下面,请洪建武处长通报2018年广东碳排放市场整体情况、并对2019年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洪建武: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很高兴今天在我厅的新闻发布会与大家见面。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说,今天主要是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2018年度广东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成效以及2019年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这个方案目前已经省政府批准,由我厅公开印发。

在正式介绍主要内容之前,请允许我先介绍我们处室的情况。去年省直机构改革之后,省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从省发展改革委划转到我厅,我厅也相应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交流合作处,主要职责是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组织拟编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和政策,协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合作和能力建设,承担碳排放交易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交流合作,组织协调本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等。

因为处室的职责分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交流合作两部分,单就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责来说,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到国家下达给我省的约束性指标,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率,我省是全国最高的,达到了十三五要求的下降20.5%的水平。二是推进国家低碳试点省市工作。我省和广州市、深圳市、中山市分别是国家第一、第二、第三批的低碳试点省市,我们要推动省市的工作达到国家的低碳试点要求。三是推进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也就是今天我要介绍的内容。探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国家赋予广东的重大改革事项。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13年12月启动,至今已进入第七个履约期。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完善,目前法规体系已基本健全、市场主体参与度活跃,市场排放配额总量超4亿吨,是总体规模排名全国第一的区域性碳市场,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欧盟和韩国碳市场。

2018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职能划转至生态环境厅后,我厅高度重视碳市场建设管理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要求,继续稳步推进我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各项工作。下面,我分三部分介绍:

第一、2018年碳排放管理和交易所取得的成效。在2018年的履约期内,我省碳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市场主体参与交易和投资的热情高涨。配额的交易量达到4900万吨,交易金额8.37亿元,分别占全国7个区域碳市场总量的56%和46%,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交易量较去年增长了199%。广东碳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吸引了省内外及境外机构的广泛关注,2018年,交易量前五位的投资者(均为机构投资者)有三位来自省外,境外投资机构通过跨境人民币交易碳排放权104万吨,超过2014年至2017年成交总和。今年3月,欧盟碳市场主要交易平台欧洲能源交易所与我省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我省推进碳金融的创新。二是碳市场的减排成效显著。电力、石化、造纸、民航等控排行业的单位产品碳排放在上一年下降的基础上继续同比下降了0.7%、2%、1.2%和3.1%。三是碳金融和碳普惠持续创新。各类碳金融产品实现融资或成交金额达1.14亿元,我们也初步建立起碳市场和碳普惠相结合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允许贫困地区、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包括林业碳汇类在内的碳普惠减排项目作为我省碳市场补充机制,2018年为这些地区累计创造逾500万元收入,为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精准扶贫提供有效市场化机制。

第二、2019年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的介绍。2018年度履约期,我们之所以能取得明显工作成效,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配额分配方案。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2013~2018年度配额分配实施方案,明确了每年配额分配的企业范围、配额总量、分配方法、发放流程等事项,并向全社会公开,为我省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全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约束性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2019年度,在历年配额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我省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能源消费控制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相关政策要求,我厅于8月份上旬制订了《广东省2019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9月份广泛征求了省发改委、工信厅、统计局、能源局等省直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控排企业的意见。10月份,2019年度配额分配方案经配额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广东省碳排放配额评审委员会由政府、专家、企业代表共同组成,其中专家人数占比超过三分之二。11月1日,2019年度配额分配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公布。
总体而言,我省2019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与历年配额分配思路保持一致,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一是配额总量适应控排范围的扩大。2019年度,我省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为4.65亿吨,与上年度相比略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控排范围扩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新纳入的控排企业碳排放体量都较大,如湛江钢铁、韶关粤华电力、广东塔牌水泥、廉江丰诚水泥等大型钢铁、电力、水泥企业;二是个别已有控排企业的新建项目转入了控排范围,如中海油壳牌二期工程(乙烯)、中海油惠州石化二期工程(炼油)、茂石化的连续重整等装置、蕉岭龙腾水泥熟料生产线等。在控排范围的扩大的同时,结合考虑我省“十三五”期间碳强度年度下降目标、预留有偿及市场调节配额,设定配额总量增量。经测算,4.65亿吨的配额总量对控排企业形成合理的减排压力,同时满足控排企业低碳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合理配额需求。二是精细化配额分配,提高科学性和公平性。钢铁行业长短流程企业统一按工序确定适用的分配方法,对产品种类复杂、碳强度差异较大的钢压延与加工工序采用历史排放法,对炼钢等工序采用基准法分配配额,并由2018年度的4条基准线进一步细分为7条基准线,提升基准线设置的可比性和科学性。此外,电力行业增设了分布式热电联产机组基准线,水泥行业的微粉等产品粉磨的分配方法调整为历史强度下降法,增强了配额分配方法的适用性,使配额分配更符合行业排放特性。三是增加有偿配额发放量。2019年度,有偿配额总量从200万吨提高为500万吨,加强市场流动性,根据碳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竞价发放。四是进一步完善历史排放法。强化历史排放法配额预期,取消配额调节机制,减少历史年份排放量剔除条件。

第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接下来,我厅将结合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确保我省与全国碳市场平稳衔接。我们将继续贡献我们试点的经验,积极支撑全国碳市场机制设计,并就我省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衔接,积极与国家沟通对接,促进试点向全国碳市场平稳过渡。二是深化完善我省碳市场,推进碳金融发展。我们会继续收紧我们的配额分配,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报告和体系,也会研究扩大我们的碳市场纳入行业,为全国碳市场积累更多有益的经验。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欧洲能源交易所的合作,积极开展碳金融的创新。三是进一步扩大我省碳市场的影响力,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探索创新。加强与港澳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碳市场机制领域的交流研讨,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可行性,在碳金融、碳普惠制等方面加强与港澳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以上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

许金洲:谢谢洪处。今天洪处介绍了2018年广东碳排放市场整体情况、并对2019年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进行解读,也为大家输送了很多新名词,各位记者朋友如果感兴趣,新闻发布会之后可进一步向洪处讨教,如碳金融、碳普惠等。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聚焦今天发布会的两项主题向陈厅以及两位处长提提你们关心的问题。



广州日报:陈厅好,各位领导好,陈厅提到固废处理的问题,各个企业都很关注。有人认为广东的危废处理能力还有点不足,遇到了处理难、处理费用高等问题,厅里是否有相关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陈金銮:非常感谢您的提问。确实,广东是一个产废大市,目前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是一个阶段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结构上和区域的不均衡上,主要是危险废物在焚烧、填埋等无害化处置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我们在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方面能力应该说还是有富余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地推动危废处置设施的建设,主要采取“五个强化”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强化处置设施的统筹。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我们结合广东经济结构以及“一核一带一区”的布局,制定建设49个固体废物处置的重点项目目标。省领导也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推进危险废物处置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危废监管和处置能力建设,尽快系统性地破解困扰我省危险废物处置的难题。

二是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布局是采用“粤东西北+珠三角”区域性处置中心的布局,也就是在粤东的揭阳、粤西的茂名、粤北的韶关以及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市布局一些危险废物的区域性处置中心,为区域内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的能力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区域性处置中心建设的主导作用,加快发挥区域性中心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补上短板,推动处置能力逐步匹配实际需求。我们对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也进行了定期调度,并且通过现场督导来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加快推进设施的建设。到目前为止,49个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已经建成了18个,动工22个。其中,大家非常关心的如粤北韶关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已经恢复生产,粤西的循环经济示范中心已经动工建设,江门、河源、肇庆、清远、东莞、惠州等地已经建成了7个危险废物焚烧填埋等无害化处置设施。刚才我也介绍了我们的不足主要是无害化处置设施,截至2018年初,无害化处置能力新增了18.6万吨/年。

三是强化配套制度的建设。修订《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组织制定省条例的配套政策,支持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建设区域性的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设施,有效应对机动车维修和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及社会零散危险废物收集难的问题。支持在工业园区内依法建设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设施,为工业园区内的中小微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提供便利,做好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服务,针对这块最近相关的政策即将出台。

四是强化改革放权,激发活力。我们下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的审批权限,在今年实施的《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名录(2019年本)》 中,省厅只保留危险废物填埋、焚烧、水泥窑协同处置和火法冶炼工艺综合利用等项目的审批权限,其他的均下放到地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制度创新上激发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切实推动加快项目建设。

五是强化危险废物相关的行政审批服务。我们组织力量加快做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和跨省转移的行政审批工作。在危险废物跨省转移上,省生态环境厅事权内的审批的程序是用7天的时间,尽可能地把时限缩短。并且定期在官网上发布省内经营单位资质,并做好与电镀、线路板等重点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的对接服务,指导他们做好危险废物的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鼓励企业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另外,我们也鼓励如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自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只要这些危险废物不出厂,都是企业的中间产品,他可以进行综合利用与处置,如果说他处置能力有富余,只要符合相关的法律要求,我们还可以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允许其接收社会上的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利用。

通过“五个强化”的措施,广东省的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截至今年10月底,我省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单位有129家,核准利用处置能力546.44万吨/年,其中,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是37.34万吨/年,比2018年翻了一倍。预计到2020年,焚烧填埋等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预计可达120万吨/年,基本上可满足广东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的需求。现在我们也在编制《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还将作出相关谋划,再进一步推动解决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结构上与区域上不平衡的问题。谢谢大家!



南方都市报:各位领导好!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治污技术,有污染排放需求的企业也有很多技术需求,对于市场上这么的技术,作为企业和地方政府很难去选择有效的技术。作为行政主管部门也作为技术指导部门,有没有办法去提高这方面的效率?有什么新的思路?

陈金銮:非常感谢您的问题。随着地方党委政府真正地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扛在肩上,加大治污攻坚的力度,另外,企业的环保守法与治污的意识在逐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污染治理技术的需求是越来越多的。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企业有这样一个困惑,到底市面上的这些技术哪些是经济适用的?哪些是比较好的?确实是有这样的问题。

第一、我们将持续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继续组织“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进企业活动。继续举办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技术、装备、服务展示对接交流会。我们从2017年开始就组织举办“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进企业”,已经举办了10场,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的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与政策、相关重点行业如印染行业、锅炉等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先进适用技术能够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污染排放标准,来指导企业进行治污改造。今年6月10-16日,我们在东莞举办了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技术、装备、服务展示交流对接会,为地方党委政府在污染防治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提供相关的技术、装备、服务的对接,得到了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欢迎。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把这两个活动举办好,成为我厅的支持服务企业的品牌活动。

第二、用好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今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也已上线运行,如果说企业在治污方面有什么困惑可以在平面上进行提交,我们会收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指导企业开展相关治污工作,省里会用好这样的平台指导企业做好治污。

第三、建立技术成果库和研发资源库。探索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登记制度,遴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入技术成果库并定期发布。要开展研发设备资源的调查,建立可向社会开发的研发设备的资源清单,推动创新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在这过程中,我们针对一些重点行业如电镀、印染、化工等研究制定相关的环境监察指引。另外,我们也编发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相关技术指南。

第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对接的机制。定期组织专家为我省重点行业企业问诊把脉,组织专题的技术推广会或现场会,推动技术成果的供需有效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中国环境报》以及我们的《环境》杂志,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装备、工程等信息,今年我们还会给重点的行业企业送《环境》杂志,把相关的环境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治理技术送到企业手上。

第五、推荐国家及省环境科学协会环保科技奖获奖成果以及国家及省环保产业协会优秀示范工程。在科技奖励的过程中,我们会突出应用导向,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科技拔尖人才和杰出的团队,向全社会推荐优秀的成果和示范工程。

我们将通过这样一些举措来进一步服务地方,服务企业,大家共同做好污染防治攻坚的工作。谢谢大家!



凤凰网:想问问陈厅,在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环评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广东如何推进环评改革?如何进一步简化环评手续?谢谢!

陈金銮:广东环评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今天我们环评处的李新科处长也出席了发布会,想请李处跟大家介绍一下环评的相关工作。



李新科:谢谢记者提问。其实在之前的通报当中,陈厅已经简要向大家介绍了一下我们环评改革的工作。

环评是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作为一项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环境制度,广东一直将环评作为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特别是近年来,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里以及相关各市积极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全力抓好环评制度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有四方面的进展:

第一、大幅度优化了环评的分级权限。从权限上看,我厅根据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办法》,四次调整省和市的审批权限,向广州、深圳和珠海横琴新区全下放,也将大批的治理技术较为成熟、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可控的项目放到市里。在类别上,留在省里的就是一些跨市的、污染重的、风险高的,包括需编制报告书的机械建材、危废处置、电镀、印染、石化化工等。从实际审批的数量上,如果算执行审批制的报告书、表,省级仅千分之一,市县占绝大多数,方便企业就近、及时办理环评手续。

第二、大幅度减少了环评审批的数量。一是减少了需编制报告书的项目数量。这是严格落实国家的分类名录,去年编报告书的项目不到1000个,仅占审批量的2.8%左右。二是严格落实登记表备案。有超过80%的项目仅需要备案即可,便民效应十分突出。

第三、大幅度优化了审批流程。我们全方位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对内整合,对外并联。对内整合了总量指标审核、市级征求意见、环境敏感区穿越、技术评估等环节和环境管理要求;对外与立项、规划选址、用地、水保等实行“并联”。

第四、大幅度压减了审批时间。我们通过了一系列的举措,大幅度压减了审查时间,提高了审查效率。与法定时间相比,实行审批制的平均压缩了50%以上。实行登记表的即时办理。同时全过程在网上公开。

虽然通过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环评在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仍然存在,也存在简化环评的空间。结合我们这周开的环保服务企业“面对面”座谈会,企业提出了一系列简化环评的建议,包括我们前期调研的成果,我们初步计划对建设项目环评作进一步的简化。

主要的考虑是:从省的层面出台《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借鉴京沪及省内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省实际,特别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若干环评改革措施。在强化规划环评时效、制定实施生态环境影响重点行业名录工作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简化一般建设项目的环评,也是回应企业提出的一些诉求。

一是试行建设项目环评豁免制。包括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等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也包括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民生水利设施、万里碧道建设有关项目等生态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等。

二是试行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对应编制报告表的项目,包括在生态环保设施完善的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相关的项目,以及企业提出的增资扩产的不涉及新增用地和不增加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总量的,将往告知承诺方向改革。

三是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编制内容。在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内,符合区域规划环评要求及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其环评与区域规划环评实施联动,简化编制内容。如区域规划环评中已有的、还在有效期的内容或资料,或区域定期环境质量跟踪监测资料、年度环境管理状况评估报告中已有的,无需另行编写或调查。同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可减少报告书章节。

四是简化涉海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对于建设项目涉海部分,除单独立项情形外,无需另行编制涉海工程环评。

我们的目标是想通过环评的简化改革,优化审批服务、助力绿色发展,同步强化源头预防的作用,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谢谢!

许金洲:谢谢李处。下面我们聚焦碳排放市场,给洪处提一两个问题。



南方日报:我们关注到作为重要的减排工具,碳市场的配额正在增加,目前广东的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也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广东接下来将如何更好地去完成减排的目标?谢谢!

洪建武: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很好,我估计很多看了我们的配额分配方案的同志可能也想问这个问题。

我在刚才的介绍中已经说过,配额分配方案中控排企业配额总量的增加,不是控排的要求减弱了,而是控排的范围扩大了。大家也都知道,我省现在正处于产业结果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时期,经济还要继续向前发展,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还没有脱钩,特别是粤东、粤西作为广东经济发展两个新的增长极,未来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这两个地区肯定还会继续有大量的项目投入,相应地也会带来碳排放的增加。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大的项目纳入到我们的碳排放管理之中,应用市场化的机制来推动企业进行节能减碳。实际上在过去这么多年的碳市场中,我们经过每年的核查也发现,80%以上的企业都已经自觉地进行了节能减碳项目的改造,进一步地推动减少自身碳排放。

刚刚我也介绍了,电力、造纸、航空、石化等行业企业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这并不仅仅是2018年的下降,而是每一年都在持续下降,这就是我们的市场化机制在不断地发挥作用。如中海油壳牌二期工程(乙烯)、中海油惠州石化二期工程(炼油),这些项目中,每一个项目的碳排放量就达到几百万吨。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经济发展预留出空间,但是我们必须要有管控,要企业进行低碳发展,这就需要碳市场。国家给广东下达了“十三五”期间下降20.5%的碳强度目标,这是约束性的目标,我们必须完成,是责无旁贷的,也是国家对我们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碳市场对大型企业的约束控排作用,这也是我们碳市场推行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要抓大放小,把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的企业都纳入到控排中去。从前段时间国家给我们反馈的初步情况来看,2018年,我省的碳强度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了年度设定得目标,十三五前三年累计的下降目标也是超额完成的,这里面就有控排企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所以说碳市场在发挥节能减碳的作用是越来越大的。

结合我省碳排放下降目标、能耗下降目标,以及我省经济发展的情况,经过研究测算,2019年配额分配实施方案设定了4.65亿吨的配额总量,既能够对控排企业形成合理的减排压力,同时又能够满足控排企业进行低碳发展以及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配额合理需求,所以4.65亿吨的配额总量是合适的。谢谢!



珠江环境报:请问机构改革和人员转隶之后,我们的碳市场面临了哪些挑战?

洪建武: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实际上机构改革之后,从生态环境部到省、市、县,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都从原来的发改系统转到了生态环境系统,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好,碳排放市场管理工作也好,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生态环境系统的同志对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了解。

单纯就我省来说,省厅应对气候变化处,从省发改委转过来时,只有我跟另一个副处长是转隶过来的,现在我们处里6个人有4个同事之前是没有接触过这项工作的。据我了解,我们21个地市包括下面的县,基本上是没有从发改系统转隶过来生态环境系统的。这对整个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碳市场的管理将带来很大的挑战。当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实际上已经开始着手在进行培训和能力建设。实际上生态环境部的赵英民副部长也曾提过,今年是生态环境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年,我们会大力推进对市、县级以及我们本身处室的能力建设,我们在3月、5月、8月已经对地市和县都已经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工作,我们接下来还会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许金洲: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提问到此结束,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做一个活动预告。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省体育局和团省委等有关单位,于11月30日在广州海心沙开展“不留白色污染”广州城市乐跑赛活动,将组织近4000人进行5公里的乐跑,现场还将设置歌曲、快闪、零废弃落地等互动环节,届时欢迎各位媒体朋友踊跃参并给予支持报道。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