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是生活必需品,须臾不可或缺。然而,今年以来,“空气罐头”不时登上网络热门话题。何为空气罐头?它的前世今生是什么?在时髦的背后又折射了什么?当年,索然无味的矿泉水准备作为商品出售时,一度被传为笑谈。如今,“空气罐头”的创意听起来似乎也很荒唐,但这已成为现实。
近日,
海南省一家公司一边编制“高负氧离子空气罐头项目可行性报告”,一边在中南部山区山地林区选址,预计年内正式投产“空气罐头”。海南自然环境好,空气质量高,早已闻名于世,前些年有国外领导人和生态学家曾说:海南岛的空气是可以卖钱的!不想一语成真,海南岛的“空气罐头”就要上市了!
早在今年3月20日,
福建省旅游局在
北京推介“清新指数”,局长朱华在现场拿出150罐采集自福州云顶的“空气罐头”,让参会人员开罐“品尝”。该省正在考虑推动一两个空气质量高的景区制造“空气罐头”,但最终计划还有待确定。
事实上,打空气主意的不止福建,
贵州、
浙江等地旅游部门最近也相继推出了“空气罐头”。
提高拿空气来“赚钱”,不得不提到中国艺术家梁克刚。在结束法国南部旅行返回北京时,他带了一罐当地的空气。他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抗议他的家乡——北京,那令人窒息的空气污染。到北京后,他把这罐空气拿去拍卖。在一个有100多位中国艺术家和收藏家参与的拍卖会上,这罐空气竟然卖得了860美元(合5250元人民币)。“空气本来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流浪者、乞丐都能免费呼吸。”梁克刚说,“我拿法国的空气去拍卖,是想表达我对北京空气污染的不满。”
如今,在购物网上输入“空气罐头”会出现上百款产品,有无色无味的纯空气,也有能散发香味的其他形态的商品,最便宜的每盒2元,最贵的每盒280元,一家知名气味网店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有专柜,有网销,各地的出货量也是不一样的。网销这一块新开没多长时间,每个月销量就有10万元左右的罐头(约1500个罐头)。”
“几块钱也好,几十块钱也好,空气罐头比一般的瓶装水贵。从消费能力来讲,没有多少人会长期购买。”行业专家表示,纯氧工业生产已经非常成熟,从氧气角度对比,买空气罐头不如去吸氧。养生要长期在空气清新的环境才有效,靠吸空气罐头是没有意义的。空气罐头的生产过程中,储藏技术是一个
问题。空气中存在微生物,难以确保不变质。从环保意义来讲,“空气罐头”的包装多为
玻璃瓶塑料瓶等,会消耗原材料和能源,其“
碳足迹”也并不能显示对环境友好。
空气罐头看来很荒唐、很可笑,主要是因为两方面,一是空气到处都是,不用买;二是现在的空气罐头都是气体,一个罐子里能装的空气的量很少。但是未来,空气污染很可能会更加严重,人们或许可以将优质的空气在高压下液化,以液体的形式保存,放在家里或者办公室享用。空气罐头也可能像瓶装矿泉水那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专业人士认为,空气罐头能有
市场是一种悲哀。罐头里的空气再新鲜,也代替不了身边的空气。面对污染,我们不能指望空气罐头,不能在天涯海角躲下去,不能坐等风吹雨洗污染物。空气污染的总体病因很清楚,药方就是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治污如同治大病,多耽误一天,病魔就多折腾人一天,得赶紧治;治污没有特效药,不可能立竿见影,得有耐心;治污得舍得投入,治污得人人出力。政府、企业、群众一起行动,坚决向污染宣战,我们才能与清洁空气常相伴。
拓展:空气罐头的前世今生
“空气罐头”,顾名思义,就是用罐头装着各地的空气。最早可追溯到一战时期,在从法国赴美国的途中,艺术家杜尚被边检人员拦下,询问鼓鼓的行李包里装有何物,他随口回答“巴黎空气”。
正是这一句玩笑话,触动了杜尚的创作灵感。1919年,他把一个玻璃器皿中的液体抽掉,然后将之命名为“巴黎空气”,赠送给了纽约友人。
后来,美国一位叫诺克的富商,首次将空气罐头变成了商品。他在日本的富士山观光旅游时,发现当地空气特别好,令人心旷神怡。他脑中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这里的空气拿到市场上去卖呢?
于是,经广泛宣传,他把富士山的空气装进罐头里,命名为“富士山空气罐头”,推广到日本各地。这受到了日本民众的喜爱,也受到了各地观光客的青睐。这也是空气罐头被第一次真正地作为商品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