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非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因素分析

2019-3-14 19:33 来源: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学 |作者: Leo

原文标题
Drivers of industrial and non-industri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原文作者
Luis F.Sanchez,David I.Stern
一作单位
Crawford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32 Lennox Crossing, Acton, ACT 2601, Australia
期刊名
Ecological Economics
期刊年月
Volume 124, April 2016, Pages 17-24
关键词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Economic growth;Decoupling;Pollution;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Convergence

概要

尽管人们对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大量分析,但是对其他行业的总量温室气体驱动因素的分析却较少,尤其是农业、林业、其他土地利用方面的排放,作者将这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称之为非工业排放。作者统计分析了1971年至2010年期间129个国家的工业和非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以及其他潜在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作者将目前文献中的三种主要分析方法(IPAT恒等式、EKC和收敛法[convergence approaches,即假设排放密集型国家的排放量增长速度慢于排放密集度较低的国家])融合到一个单一的研究分析框架中,进行排放和收入的演变分析。作者发现,尽管经济增长对工业排放的影响是非工业排放的两倍,但经济增长都是工业和非工业排放的驱动因素。两种排放源的时间效应都是负面的,尽管非工业排放的这种效应更大。虽然对于这两种类型的排放而言,排放强度也存在趋同,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图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人均收入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率:a为 总排放量;b为工业排放; C为非工业排放。 该图显示了1971年至2010年人均收入的平均年增长率与非工业来源的人均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圆圈的大小与各国2010年各自来源的总排放量成正比,并按比例缩放在面板b和c上。 因此,其幅度可与面板a中的数量相比较。几个最大的排放者用标准国家代码表示:BRA =巴西,CHN =中国,COD =刚果民主共和国,IDN =印度尼西亚,IND =印度。沿45度线的点具有恒定的排放强度。

上图显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增长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长期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通常会看到,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经济增长缓慢或下降的经济体往会出现排放量减少。 围绕这一主要关系的波动变化反映了每单位GDP排放或排放强度的变化率的差异。 图中的45度线表示排放强度保持不变的轨迹(线下方的为排放强度降低的国家,线上方为排放强度增加的国家)。 大多数国家的排放强度正在下降。 一些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如中国,排放强度显着下降,在许多情况下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要快。 同样清楚的是,工业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非工业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