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低碳,但怎么知道自己排了多少碳?”

2019-2-28 12:46 来源: 光明网

  作者:官天昊、王俊澎(浙江大学“生态文明视阈下的长江经济带碳排放责任划分与转移机制研究”科研团队)

  新春佳节,举国欢庆。“满堂红”的阵阵声响伴随着飞舞的红纸屑,家中因装修洒扫购置的新式电器与彩灯,招待客人时摆出满盘精致的蜜饯瓜果,除夕夜阖家团聚时品类齐全难得一见的年夜饭……我们通常关注消费市场浓厚依旧的“年味”,但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围绕着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可能触目惊心。

“我支持低碳,但怎么知道自己排了多少碳?”

  1.“碳排放权”释义

  2015年12月12日,备受瞩目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成功落下帷幕,大会上一致通过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确立了“自下而上”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的承诺模式,积极促使世界各国加入了这场碳减排竞赛。其中,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为巴黎大会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事实上,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中国因缺少对绝对碳排放量控制的解释而成为各方表态时的关注焦点,但我国关于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严厉承诺让世界看到了不拖后腿的决心。那么碳排放权于国家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看似抽象且工业化的概念是否值得我们在生活中给予关注?

  从丁院士的回答(视频:丁仲礼院士答柴静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碳排放权意味着能源的使用,代表着国家的发展,象征着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社会福利的供给,象征着我们社会进步的制约程度。这就是呼吁低碳生活,号召全民减排的直接原因。那么由此产生的问题便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碳排放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

  2.如何计算家庭碳排放

  家庭碳排放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家庭生活直接消耗能源和家庭交通出行产生的直接排放,一类是衣食住行用等过程中的非能源产品和所消费服务在其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排放。目前已有的各种计算方法着眼点不一

  排放系数法;源于《IPCC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其计算原理是用家庭的能源消耗量乘以相应的碳排放系数。排放系数法广泛应用于家庭直接碳排放的计算,是受到认可的方法之一。但目前各国家与地区采用的碳排放系数不尽相同,核算结果的推广存在困难。

  投入产出法;一种从宏观尺度评价嵌入到商品与服务中的资源量或污染量的有效工具,它通过用部门累计碳排放强度乘以家庭最终需求的货币数据得出家庭间接碳排放量,并提供了可以直接计算直接碳排放量的投入产出消费支出方法。该方法数据需求量大,工作强度较大。无法明确进出口产品与服务的排放量。

  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用于分析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能源利用与CO2排放的综合分析评估方法。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运用两种方法计算消费者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①运用实际和预计的燃料使用量和碳排放系数计算直接碳排放;②利用消费支出的经济数据和经济活动相关的CO2排放的经济投入产出矩阵计算间接碳排放。但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需要大量的微观调研数据,且同样无法明确进出口产品与服务的排放量。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是可持续消费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针对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能源需求及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分为:①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②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③综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是进行生命周期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在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中,排放量是基于主要生产和供应链过程中的能源流与质量流进行评价。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方法的排放量是基于货币交易进行计算,该方法利用货币部门的交易表来描述经济体系各行业之间的依存关系。由于交易表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因此,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结果为无边界弃位的研究对象提供了全面的排放清单,除了研究对象生命结束阶段,这在计算过程中也应该包含在内。综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兼顾了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完整性与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准确性等优点,从根本上减少了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固有的弃位误差,与直接的投入产出方法相比,又可以增加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即便生命周期法需要大量极其详细的数据支持,工作量大,最费时间,但其研究结果最为准确。

  家庭碳足迹计算模型;采用将每年的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汽车燃料的消耗量转换成CO2排放量的方法,而没有考虑食品、衣服、家庭产品、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等方面产生的CO2排放。

  虽然以上方法均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但目前已有被认可的一些方法为我们核算生产、消费等各个视角下的碳排放量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操作指南,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依据碳排放指导自身消费成为合格的绿色公民呢?事实是要做到这一步还需要将这背后的计算工作摆上“表面”。

  3.碳标签——指引低碳消费的明灯

  衡量人类活动中释放的或是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累计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总量被定义为“碳足迹”。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展开碳足迹评价方法研究并制定了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推出“碳标签”。

  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也就是说,利用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标签的方式引导购买者和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全球最早推出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国家是英国。英国Carbon Trust公司于2007 年3 月试行推出全球第一批标示碳标签的产品,如今发展成为涵盖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C(Business to Consumer)的所有产品及服务。英国碳减量标签设计为“足印”形象,主要包括5个核心要素,即足迹形象、碳足迹数值、Carbon Trust公司认可标注、制造商作出的减排承诺、碳标签网络地址(即Carbon-Label.com,以便消费者了解更多信息)

  德国碳标签以“足迹”为基本形态,足迹两边分别是CO2与足迹英文名称,并标识“经评价”文字,体现该碳标签蕴含的衡量与评价碳足迹的意义。法国Casino公司于2008年6月推出的“Group Casino Indice Carbon”碳标签以绿叶为基本形态,其中标注每100g该产品所产生的CO2排放量,并告知消费者查看包装背面以了解更多信息。在包装背面,该标签则显示为一把绿色标尺,以不同的色块体现产品对环境的不同影响程度,从左至右影响程度不断增强,方便消费者大致了解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日本的碳足迹标签详细标示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每一阶段的碳足迹,揭示产品碳排放量。以薯片为例,从马铃薯的种植、加工、装配、运送到上架,甚至包装回收或垃圾处理过程,每个环节中所产生的CO2均需清楚说明,让消费者了解商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在环保理念的驱动下做出购买低碳产品的选择。

  发达国家的各式碳标签在形式与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在积极推动着其环保减排的历程,2018年年初在第113届广交会上,节能、环保、低碳的产品备受采购商青睐,由发达国家率先建立的碳标签准入制度正在全球形成一股引导低碳生产和消费的浪潮。那么为何我国国内消费品仍然迟迟未曾引入碳标签呢?

  碳标签要推行最基本的条件便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理性,他们必须有保护气候和环境的倾向,并愿意支付因碳标签的实施导致的加价。或许我们直观看到的,是商品价格的上涨,但这上涨的些许数目或许本就是人类需要为自身发展的任性与盲目付出的代价,所以请不要吝惜为自己买单。

  本文系浙江大学“生态文明视阈下的长江经济带碳排放责任划分与转移机制研究”科研团队成员创作的科普论文,未经作者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参考文献:

  [1]《巴黎协定——中国贡献了什么》https://www.xzbu.com/1/view-11452116.htm

  [2]《国际“碳标签”叫好不叫座,我市目前仅3款产品获得该项认证》 http://www.zsnews.cn/news/2018/04/18/3267739.shtml

  [3]《走近碳排放/不同国家的碳标签》,北极星大气网,2016年3月7日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160307/713735.shtml

  [4]《“碳标签”兴起,“绿色风”尽显》,网易新闻,2018年2月8日http://news.163.com/13/0505/08/8U3LUIBA00014AED_mobile.html

  [5] 冯玲, 吝涛, 赵千钧. 城镇居民生活能耗与碳排放动态特征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5): 93-100.

  [6] 曾静静, 张志强, 曲建升, et al. 家庭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0):1341-1352.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