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供应链实践步伐日趋加快

2019-2-22 08:32 来源: 绿色论谈 |作者: 毛涛

■ 我国对绿色供应链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政策制定步伐明显加快,不少省市都在绿色供应链应用创新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 
■ 从理论上讲,不管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与上下游企业存在供应关系,就可以打造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创新型环境管理方式,我国绿色供应链实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得益于政府及第三方机构的积极推动,企业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绿色供应链实践步伐日趋加快。

  从国家层面看,2015年以来,我国对绿色供应链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政策制定步伐明显加快,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一2020年)》《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一2020年)》《环境保护部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与此同时,开展了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等项目。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和落地,营造出了良好的制度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绿色制造问题并主动打造绿色供应链。

  从地方层面看,不少省市都在绿色供应链应用创新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2013年,天津发布《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开始围绕绿色采购、绿色建筑、绿色住宅、绿色钢铁等开展试点工作。随后,相继推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指南》三项地方标准。2013年,上海启动绿色供应链示范项目,重点引导汽车及零售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2014年,华为与深圳人居环境委员会联合发起“深圳市绿色供应链”试点项目。2016年,东莞发布《绿色供应链东莞指数》,并实施《东莞市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家具、制鞋、电子和机械等制造行业以及零售服务业开展试点工作。这些地方实践通常立足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及绿色转型需求,从一些企业集聚的行业入手,往往与国家层面的政策实践交叉进行,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此外,一些第三方机构同样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2007年,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出“绿色选择倡议”,并于2014年联合美国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合作开发了评价品牌企业在华供应链环境管理表现的指标体系——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2008年,NRDC开始实施绿色供应链项目——负责任采购计划,后更名为“清洁始于设计”。2016年,阿拉善SEE公益组织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发起“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推动钢铁、水泥、铝合金、木材等行业供应商改善环境表现。2018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成立的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凝聚了一大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资源,在绿色供应链创新应用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第三方机构,在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创新做法及发掘的企业典型案例,对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制定及完善提供了有益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地方及第三方机构开展的相关工作主要是营造氛围和引导推动,企业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主体,其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才是绿色供应链应用成效的决定因素。从理论上讲,不管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与上下游企业存在供应关系,就可以打造绿色供应链。在实践中,我国采取的策略是重点引导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其原因:一是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性较强,可以依托其与相关企业形成的供应关系,发挥“以少带多”的作用,直接带动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一级供应商提升绿色化水平;可以凭借其行业地位,发挥“以大带小”的作用,间接引导同行去打造绿色供应链。二是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的财政资金及项目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重点引导和支持一些供应商数量多、行业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迅速带动整个产业绿色发展。

  在国家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绿色供应链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三批绿色制造示范单位遴选工作,已经发掘了40家汽车、电子电器、通信、大型成套装备、机械、纺织服装、建材等行业的绿色供应链典型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开展的三批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已经立项支持了约40个绿色供应链系统的构建工作,对于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中介机构以及研究院所等联合体单位共同建设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在国家支持项目之外,也有一些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延伸企业社会责任,主动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

 (本文作者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原文载于《中国工业报》2019年2月20日)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