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N代表潘涛参加COP24大会的心得分享

2019-1-15 11:47 来源: CCAN

潘涛博士在COP24大会上发言

潘涛博士来自上海环球可持续环境能源咨询研究中心(ISEE),2018年12月4至8日,潘涛作为CCAN代表,受邀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于2018年12月2日在波兰卡特维兹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四次缔约方会议(COP24)。
潘涛博士就本次参会的体会分享:
 1)会前准备
在参会前期,CCAN组织了各参与方进行了详细的会前准备工作。ISEE作为参与方之一,编写了关于城市低碳健康指数的案例,参与立场书和促进性对话提案。
城市低碳健康指数案例
ClimateHealth Index (CHI)是ISEE根据人类发展指数(HDI)方法学整合城市经济发展、碳排放和空气质量三个数据开发出的快速评估城市低碳健康发展水平。由于数据通用性,CHI非常适合国内外城市对标,并且容易和公众交流。
立场书
ISEE在立场书的贡献主要参与了第10条的立场意见和修改:
各国应尽快推动城市化进程中的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推动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尽早达峰并开始下降,最终实现碳中和。切实落实城市综合规划、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减缓和适应措施,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应用新的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手段,促进向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和气候适应型城市转型,切实增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能力。
促进性对话提案
ISEE提出对话的提纲包括:


2)参加“全球气候治理与NGO贡献”的COP24边会

12月5日下午,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边会:“全球气候治理与NGO贡献”在联合国波兰气候大会中国角成功举行。本人参加了Panel  discussion 环节的互动研讨。

本次边会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赵大兴主持,中国生态能源部气候司副司长孙桢致辞,肯定了中国NGO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积极作用,并强调了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等相关各方一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演讲嘉宾由国内外众多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组成。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大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副主任吉拥军,LiberTea 协会的Danuta CHODAKOWSKA,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协会的Marija KEHENOVSKA以及北京自然之友低碳生活馆馆长王媛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当今全球气候治理的现状及NGO在公众参与方面的成功经验。

在Panel  Discussion环节,国际气候行动网络(CAN)主席全球能源政策高级顾问Stephan SINGER重点强调了当前国际社会所做出的努力与达到巴黎协定的治理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本人认为,作为一家智库型 NGO,ISEE所创建的城市健康指数可以帮助中国的城市居民更好的认识到中国城市和世界其它一些主要城市的健康指数差距,从而更好的提高中国城市居民对环境和气候问题的认知度。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张建宇指出中国在去年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也需要从各方借鉴有益的实践经验。
 
3)参加其他边会,积极介绍和宣传中国故事和案例经验

参加中国角的浙江地方低碳行动边会

12月6日上午9:30-11:00,在浙江边会上,本人做了题为“国际合作支持浙江低碳发展:以金华和嘉兴为例”的报告。介绍了浙江省低碳中心和美国机构ISC合作在浙江省两个城市分别开展达峰路线图和工业碳减排成本曲线研究的案例分享。会上,本人和浙江省政府和企业代表交流,认为研究这一基础性工作的不足是地方低碳发展的短板。

参加MDB角的亚行“明天城市”边会

12月6日下午4:30-6:00,本人参加了亚行组织的“明天城市“边会,介绍了ISC和ISEE在低碳城市的做法和经验。尤其是低碳城市达峰路线图研究和同行学习的能力建设是大家关心的议题之一。会后,本人和亚行、ICLEI、蒙古国、美国和牙买加等国专家和官员进行了经验交流。

参加中国角的地方低碳行动边会

12月7日上午9:30-12:00,本人参加了国家气候战略中心、能源基金会和ISC共同组织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行动“边会,介绍了在中国8个城市的低碳达峰规划和项目落地前期准备的案例。边会由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马爱民副主任主持,国家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孙桢副司长致辞,镇江、深圳等城市代表,以及ICLEI、日本IGES等国际专家发言。
 
4)对于参加COP活动的感受和建议

从12月4日抵达卡托维茨到8日离开,始终在气候大会的会场参加各种活动,结识新老朋友,谈论各种气候变化相关议题。本人对联合国气候变化议题的进展和感受如下:
COP是气候变化多边参与对话的有效机制

第一次参加COP,据同事讲比去年人数多些,估计有2万多人参加。可能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气候大会有这么多人和相关方持续参与。各国政府、民间机构、社会团体都在一个平台上,平等、理性、建设性的沟通交流,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许效率不高,成果没有令大家满意,但是确实是国际社会多方都能接受的有效沟通方式。会议达成的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方案,强化MRV考核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我觉得是一个进步。

气候减缓与适应并重

正因为未来全球升温的必然性,所以地球人类需要做好2度甚至3度的升温预案。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各个国家是没有做好准备的。其实城市由于人工环境的强大调控能力,气候变化的破坏影响还基本可以承受,主要考虑未来不断上升的气候适应性经济成本问题。但是区域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生态系统混乱、西藏高原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威胁会导致全球气候难民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棘手问题。

中国的故事够振奋吗

中国首席气候代表谢振华先生表示,中国有望今年2018年提前完成2020年能源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未来2025年的指标也应该没有问题。这个成就和中国经济调结构,能源调结构,控制煤炭消耗,蓝天保卫战等多管齐下的政策措施是正向相关的。应该看到,过去十五年中国强度指标的快速下降得力于经济高速增长,高能耗低效益产业淘汰。但是未来十五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周期,能效提升成本越来越大,新能源补贴资金退场,中国的新能源投资、城市减排空间也大幅下降,2030年是否能够顺利实现整体达峰是个非常大的问号。而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中央制国家,达峰尚未提上多数城市领导的最高决策序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成绩更多是蓝天工程和节能减排工程的协同成果。预计未来“十三五“期末和”十四五“期间,能源强度和总量的双控指标,以及温控指标的完成将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提高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意识是NGO贡献价值的体现

在气候大会上,对于CCAN的辛勤努力深表倾佩。大家完全是忘我的工作状态,准备会议和中国故事,提交立场书,发布报告,体现了中国NGO的专业水平。作为绿色智库定位的ISEE,我们认为NGO的价值在于启蒙和推动实践。所以我们想通过CHI指数,城市达峰数据工具开发、同行学习的提高意识手段来倡导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生产方式。这些工具和手段需要借助平台的力量发挥出去。所以,CCAN可以定期召集成员机构讨论战略和措施,如何将中国气候NGO的价值体现出来。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