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空间分辨率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网格数据,并基于此建立小区域排放清单和研究排放空间特征是国际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当前欧美等国家和区域都已经自下而上地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温室气体排放方法体系和空间网格。
早期空间化的方法主要以人口、经济等数据间接推算排放空间分布,但随着对空间数据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的更趋严格,基于排放源自下而上实现高质量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数据成为了研究主流和重点。基于排放点源实现空间化方法简单、准确,而且数据的可靠性和实际空间分辨率要远远高于基于替代数据实现的空间化结果。
参考国际主流自下而上的空间化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特点,建立基于点排放源自下而上的空间化方法,结合点排放源(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畜禽养殖场/小区、煤矿开采、水运船舶等)和其他线源(
交通源)、面源(农业、生活源等)数据,实现1 km 温室气体排放网格数据,及数据的空间精度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点源数据的空间位置精度采用双重控制:排放源经纬度数据和基于API Geocoding技术的空间坐标和地址匹配验证。
CHRED数据突出排放的空间化和空间分布格局,强调排放数据的空间精度,当前已更新至3.0版本(2018年)。CHRED 3.0包括多时间序列的中国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其中2015年数据为全口径温室气体网格数据(CO2,CH4,N2O,HFC-410A,HFC-134a,HFC-23,SF6,CF4,C2F6,森林
碳汇)和43个温室气体排放图层(分部门和能源类型等)。
CHRED 3.0包括的温室气体排放图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