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8:聚首卡托维兹》发布:大气污染防治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18-12-7 15:13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宋杨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8)》发布:大气污染防治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防治有何关系?近日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8:聚首卡托维兹》(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具有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效应。

  鼓励不同城市出台差异化协同控制方案

  现阶段,我国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局地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如何统筹协调大气污染物治理与温室气体控制,正成为改善国内环境质量、应对国际碳减排压力的重大战略选择。实践表明,城市是最适合开展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主体,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有利于城市整体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治理成本最小化。

  《报告》通过评估重庆市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决策者意识上的差异,加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地理区位的特征,最终会导致不同城市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潜力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结构减排类型措施的协同效应比较显著,比如固定源方面的关停火电厂、关闭小水泥厂、淘汰燃煤锅炉等措施;在移动源方面,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均是协同减排效果最明显的措施。此外,能源结构改善的效果也比较突出,比如城中村“煤改气”“煤改电”、集中供暖面积扩大等措施,使绿色低碳绩效比较明显。

  为促进城市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推动城市在制定污染物减排规划时开展温室气体协同效益分析,将温室气体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统筹规划。同时,尝试将局地大气污染物治理与低碳城市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加强减排措施的协同效应评估。

  二是鼓励不同城市出台差异化协同控制方案。比如北方工业城市,可选择采取集中供暖、采暖锅炉清洁化、城郊和城中村散煤治理等措施,以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经济发达、环境本底较好的城市,应注重移动源污染治理,重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类似重庆的快速发展的南方工业城市,应该加强工业源污染治理,如淘汰落后产能等。

  三是要重视不同关联行业之间的协同减排效应,如城市在推广各类纯电动车时,应加强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减少电动车在能源生产阶段的污染物排放。

  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管理提供参考

  继去年推出韧性城市评价指数之后,《报告》今年特别推出了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从6个维度选取15个指标,全面评估了2016年各地低碳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城市管理提供参考,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按照地理位置评估发现,东部城市的低碳水平高于中部城市,中部城市高于西部城市,其中能源结构调整对不同地区的城市低碳发展都有积极促进作用。按照城市类型评估发现,城市的低碳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优先型、服务型、综合型、工业型;服务型城市在产业、能源上低碳优势明显,综合型和生态优先型在生活、资源环境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工业型城市在各领域的低碳平均水平处于中后位。

  根据这一研究结论,《报告》对各地在推进城市低碳发展方面,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第一,明确城市发展定位,缩小区域内城市低碳发展差距。评估发现特大城市、低碳试点城市、东部城市、服务型城市的平均低碳水平较高,但是内部差异性比较明显。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与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密切关联,各地应在国家提出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的大背景下,有阶段性地提出自己的目标,合理设置路线图并配套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定期自我评估碳排放的降低情况,逐步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

  第二,发挥低碳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效应,构筑区域绿色发展新体系。要实现减碳与污染防治技术、环境政策等的协同,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低碳发展纳入城市综合发展规划中。还要促进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促进区域间相关经验的交流。

  《报告》由中国社科院—国家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已经是气候变化系列皮书的第十部。重点关注了当前全球国际气候合作所处的新的国际环境,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及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作用。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