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与城市间生态补偿机制

2018-12-7 10:11 来源: 低碳天下

    政府是现在碳市场里面的另一重点相关方。因为历史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2004-2011),碳市场只有国家发改委的参与。省里的参与时间很短。而市级发改委的参与除了镇江、深圳、武汉(三种低碳城市模式)等地外,大部分都是近2-3年的事。

    第三批低碳试点城市的推出,使中国令人咋舌的增加到了87个。市场能力建设的大面积缺失,使地方政府大部分的低碳城市变成嘴低碳城市,这也没有办法,吃空饷混日子的还是绝大多数。还有另一个可笑的东东就是混淆概念,我的城市作了棚户区改造了,我们作了农村煤改电了,我们作了社区公共自行车了,我们这里。。。。,如果这样的话,估计中国所有城市都是低碳城市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相当数量的地方政府开始有了深入的思考,尤其是一些生态良好城市,提前达峰城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诉求:我们作了绿水清山,金山银山就来了吗?更气人的是,邻市烟囱林立,人傻钱多,把污染都飘我们这来了,我们吸饱了二手烟,那烟鬼还把我市的俊男靓女都吸引跑了,谁来补偿我们?我们早就达峰了,工业用电量3年前都开始下降了,有大量的新生态容量,在现有的强度法碳市场中,如何获得国家或者省级生态补偿?
    其实这是一个老课题,清洁发展机制(CDM)就是一种很好的补偿机制(稍微把男女主角换一下),只不过这种机制是基于项目,很少有基于政府间的合作。但是也不是没有路径,相应的方法学开发出来后,这种应用是可行的。这里面还有需要地方政府作很多的基础工作:

 加强能力建设,从技术上支持政策解读、方案落地;

 作好基础工作:以市级基础,提前盘点全市范围强度及总量(盘查及清单编制),作到心中有数,以后的工作重点,都是要围绕基础数据作文章;

 作好省级或者国家政策游说工作:组织专业化团队,重点游说国家/省作出生态补偿机制的落实,其主线为作为零碳城市,应该得到邻近城市的生态补偿,包括用能权、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等的相应补偿;

 作好统筹规划工作:在市级统筹,作好碳排放相关领域的基础工作,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温室气体排放达峰研究,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实施路径、碳普惠等工作;
    基础工作作好了,就可以步步为营,积极争取与耍泼撒娇并用中,生态补偿制度就慢慢落地了。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