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全球首创 东京用碳交易替大型建筑减碳 六年减下1/4

2018-8-27 07:19 来源: 知事 |作者: 陈文姿

谁是都会区排碳怪兽?在东京,建筑物的二氧化碳占总体碳排的七成以上;在台北市,住商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整体排放的74%。为达到东京都的减碳目标,东京于2010年引入世界首创的大型建筑物碳交易(Cap-and-Trade)制度,六年后达成减碳26%的成绩。

推动台北成为低碳可持续城市,台北市环保局看上东京经验,上周邀请东京都环境局全球环境与能源部日野浩二(Koji Hino)、杉冈美幸(Miyuki Sugioka)来台分享实务作法。

【案例解析】全球首创

东京都环境局全球环境与能源部日野浩二(右)与杉冈美幸(左)应邀来台分享东京建筑碳交易经验。摄影:陈文姿

碳交易上路  2014年既有建筑用电大户100%达标

东京的建筑减碳计划起于2000年,依据新建筑与既存建筑、大型与中小型事业所、商用与住宅,分别采取不同策略,碳交易只是其中一部分。东京碳交易管制的对象是每年能源消耗超过1500公秉油当量的既存建筑,包括1100间的商业场所、大学、办公建筑与200间工厂,涵盖工商部门碳排的40%。

碳交易制度常用于管制企业排碳。政府先订出企业排碳上限与减碳义务,如果某公司减碳良好超过预期,就可以将「多减」的碳权卖给减碳不足的公司。2010年东京成为世界第一个将这套制度应用在大型建筑的城市。到了2016年,该市大型建物较2000年减碳26%。

日本针对新建筑与既存建筑、事业所规模采取不同策略。资料来源:东京都环境局

日野浩二表示,实施初期受到很大的反弹,但减碳非常重要,宣传与沟通不可少。此外,东京的碳交易制度并没有罚则,如果厂商没有达标,会先给予辅导,不改进的话就公布厂商。但至今并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日野浩二说,目前是计划第二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2014年)完成时所有的企业都达成目标。91%的企业是都靠自身减碳的努力,只有9%是透过碳交易方式达标。

中小型事业所虽然不用进行碳交易,但东京要求这些事业所提出地球暖化对策报告书,以作为未来管制的基础。

日野浩二说,东京对于中小型事业所提供较多辅导,例如能源诊断、设备补助等。对一般住家则除了提供节能咨询,还有储能电池、电动车电能回供住家(Vehicle To Home,V2H)、太阳能加热等能源设备的购买补贴。

新建筑环境报告信息公开  掌握建筑信息

跟既有建筑不同,东京要求新建筑从设计阶段就要引入节能概念,楼地板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尺的新建建筑须提出能源效率计划;超过5000平方公尺的新建建筑要提建筑物环境计划书,并上网公开。每栋建筑依断热性能、节能、绿化等项目个别评比,成为东京掌握建筑细节的数据库。

建筑物环境计划书部分内容。图表来源:东京都环境局建筑物环境计划书公开网站

杉冈美幸表示,统计结果显示有大型窗户的商业建筑,例如百货公司,在建筑断热的表现通常较差,但Low-E或双层玻璃等新建材都有助于改善。建筑物应有更多自然通风或自然采光,但自然通风的设计还是太少。这些都是必须在初期引入的设计,很难事后修正。

买卖或租赁要提供环境指标   让好建筑被看见  

日野浩二指出,建筑环境报告书对民众来说太过技术性了,所以东京提出简化的标示系统,以一到三颗星星标示建筑的五种环境指标。

东京都的住宅建筑标示系统:三颗星星标示建筑的五种环境指标。资料来源:东京都环境局

2005年起,新建住宅必须提供环境性能指标,销售或出租广告时必须提供这些信息。2010年后的非住宅新建建筑出租或销售时也必须提供能源(EPC)标示。

日野浩二举出东京2001年至2014年能源消耗量跟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指出,二氧化碳持续削减,东京经济却持续成长,显示环保与增加经济规模是可以并存的。

右图显示东京都2001年-2014年能源消耗量(蓝线)与GDP(国内生产总值)(黄线)的关系。图表来源:东京都环境局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