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8-8-14 16:57 来源: 中国金融家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进军号令。

这次大会,重要程度和规格之高前所未有,体现了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更加重视,明确传递出中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坚定决心,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对于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全力攻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历史节点。

这也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一脉相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些论述早已深入人心。

这次大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因此,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纳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为了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远景目标,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否则,拖延下去只会使将来解决起来难度更高、代价更大、后果也会更严重。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这也意味着,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来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致力于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绝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政治任务。可以预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后,相关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行动的推进速度将会明显加快。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而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将是重要内容。据测算,未来5年,我国绿色金融资金需求规模或在14万亿元到30万亿元之间。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只靠财政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发展绿色金融无疑成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实现绿色发展的最佳选择。6月1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绿色金融在生态环境保护、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一带一路”建设、G20峰会等全球命题和重要议程中,中国通过有力实践和开放态度,引领全球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确立了我国绿色金融在国际上的引领地位。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已基本建立,金融标准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2017年6月,人民银行、原银监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将“绿色金融标准化建设”工作列为“十三五”时期金融业标准化的重点工程;8月人民银行又联合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目前各项措施正在有序推进;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运行一年来,各试验区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各具特色,稳步推进,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正逐步由分散化、试验性的探索,向系统化、规模化推进转变。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商业银行的信贷“添绿”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开了“一扇窗”。据兴业研究统计,截至2017年末,我国各类绿色融资总余额近9万亿元,其中绿色信贷占比超过95%,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转型的主力军。

为支持绿色信贷发展,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不断探索,为绿色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例如,中国银行陆续推进了未来的受益权质押、应收账款的质押、知识产权质押、收费权质押等一系列的绿贷产品;华夏银行创新开发了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排污权抵押贷款融资、特许经营权质押融资、光伏贷等一系列专属产品。今年6月,建设银行与5家企业签约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签约金融共计38亿元等。

同时,近年来,证监会通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动交易所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发展等,有效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据悉,自2016年3月绿色公司债券试点以来,截至今年2月份,证券交易所市场共发行49支绿色金融债和绿色ABS,发行规模542亿元;截至4月中,以低碳、环保、绿色、新能源、清洁能源、可持续、社会责任、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基金约105只,基金规模743亿元。由此可见,资本市场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而随着绿色观念的不断深入和相关政策的快速完善,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前列。据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近2500亿元,较上年增加了22.72%。此外,绿色指数、绿色基金、绿色评级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研究的推进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国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机构及其他机构的绿色金融合作在逐步加强。

在看到绿色金融巨大潜在成长性的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仍面临一些瓶颈和挑战。首先,如何从制度层面激励绿色金融的发展将是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政策机制和手段,引导市场力量自发投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值得期待。有专家表示,要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在机构管理和文化建立中确立绿色金融的理念,充分借鉴国际的经验,深化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制定统一的包括绿色金融、环境风险在内的绿色发展战略,从税收和流动性支持方面规划好对绿色金融领域的支持。

其次,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提升绿色金融的战略认知,将发展绿色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目前来看,一些银行仍将绿色金融简单地理解为绿色信贷。事实上,绿色信贷不是绿色金融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方面,绿色金融工具还包括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社会责任投资、环境证券化、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产品。未来支持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于绿色金融产品的广度,这在创新方面对银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有关方面有必要出台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发挥金融市场支持绿色融资的功能。

除了融资以外,还有全方位的绿色配套服务需要金融机构去探索。例如支付结算方面、上下游产业链方面的服务以及咨询顾问,尤其是对与排放权交易相关的创新类产品提供咨询服务十分重要。正如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的那样:“未来,银行如何提高对整个绿色经济产业链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根据上下游产业链需求提供综合化金融产品,值得期待。”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