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类企业如何搞低碳

2018-3-22 08:01 来源: 老汪聊低碳 |作者: 汪军

办公室类企业如何搞低碳


所谓办公室类企业,就是指那些生产力不是机器而是人(可能加一台电脑)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没有机器,所以一般排放都比较小,像我们常见的金融业、互联网行业、服务型行业都属于这一类型企业。虽然说单个企业排放少吧,但是企业数量很多啊,这些企业总排放加起来也不少呢。现在国家搞碳市场基本都是抓高排放企业,所以办公室类企业进主流碳市场,成为全社会碳排放管理的盲区。
 
那么办公室类企业就不用搞低碳了吗?当然不是,相反,我认为办公室类企业因为排放低,更应该在低碳上面做文章,说白了,一般规模的办公室类企业一年的排放也就几千吨,就算是搞成碳中和一年也花不了几个钱,有啥理由不通过这个提升一下公司的形象呢?
 
那么办公室类企业怎么计算碳排放呢?一种方法是就利用国家发布的24行业指南中的一般行业来计算。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就很简单:只有一个用电排放,不过这样看起来很苍白。而实际上作为办公室类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人产生的排放,才应该是办公室类企业应该关注的。这类排放相对于工厂类温室气体核算指南来说都当做间接排放忽略掉了,所以采用工厂类的温室气体核算指南计算办公室类企业排放可能反而会漏掉重要排放。以某年宜家和DHL为例,范畴三的间接排放是远远大于范畴一和二的排放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对于办公室类企业(准确点说上面两个公司不算办公室类的,理解这个意思就行),范畴三的排放一般情况下会大于范畴一和范畴二,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直接排放和使用电力/蒸汽的排放。所以,办公室类企业在计算碳排放时需要考虑范畴三的排放。
 
那么哪些排放属于范畴三排放呢?理论上只要是因为公司经营引起的所有间接排放都算,比如你出差去开个会和别人出差到你这开个会产生的差旅排放都算。但这种毫无排放边界的计算会导致一致性缺失。所以一般都是以可控即排放为原则,将那些公司相对可控的排放纳入排放核算,什么是相对可控的呢,办公室类企业范畴三排放比较重要的有出差、通勤和办公耗品排等排放算是相对可控,人家到你那出差就属于相对不可控。为此,WRI(世界资源研究所)专门发布了一个指南“HOT CLIMATE,COOL COMMERCE,A Service Sector Guide to Greenhouse Gas Management”


这个指南就是教办公室类企业(准确点说是服务行业)如何玩低碳。其中就包括了如何计算这类企业的碳排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当然既然要玩低碳,那么除了算出碳排放以外还要做点减少碳排放的事情不是?该指南将办公室类企业的碳管理分为了以下几个步骤:


其中MANAGE部分呢就是让你设定减排目标并且减排啦。当然,想办公室类企业一年也就几千吨排放,直接搞碳中和是最简单明了的措施啦!WRI作为指南发布者,自己也属于办公室类企业(准确点说研究所不算企业)。所以他们以身作则,自己拿起这套指南玩起了低碳。我们来看看他们发布的报告。


以上是WRI2003-2008年的报告,可以看出WRI将航空出差排放和员工通勤排放算进总排放了。虽然它在2010年整个一个超全的范畴三排放但我觉得那些很难控制的排放算进来也没有意义,所以我觉得还是这个排放比较符合WRI的实际受控的排放。那么面对这些个排放,他们是怎么低碳的呢?直接通过碳中和这个简单粗暴的形式来实现了,毕竟排放最多的一年也才1200吨,就算按照100块一吨也才12万。对WRI这种财大气粗的机构来说,简直就是小CASE啦。而且不但他们搞了碳中和,用的电也买了相应的绿证,所以对于电来说可以说是双重中和了。


在中国,无论是碳圈从业者,还是办公室类企业,貌似都对办公室类企业碳管理不感兴趣,毕竟排放太小,又不是重点关注对象。其实,我觉得办公室类企业不一定就对这个事情不感兴趣,而且如果都搞碳中和的话,这些项目不一定就是小项目,主要还是看推广。如果能够通过一系列策划把这个业务的气势造起来,就能不依赖全国碳市场启动而开辟一个新的业务线,也算是给青黄不接的碳圈一个新出路把。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