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枪响” 碳市场、碳交易之我见

2018-3-7 17:19 来源: 中国盐城环保科技城

全国碳市场“枪响”


   早在2011年,我国就确定了北京、天津、上海等7个碳交易试点;2013年,深圳率先启动了碳交易,拉开了中国碳市场的帷幕。国家发改委12月19日宣布,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

   1、论碳市场

   碳市场,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碳交易的市场。其中主要的交易品种就是碳减排量。目前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主要是ccer。而配额,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市场的基本交易需求,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所设计的排放权空间,既解决市场不足,更对企业排放形成一定范围的约束。

   而市场交易主体,在碳交易初期设计中,主要是控排企业之间的直接需求交易,随着形势的变化,交易的主体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下控排企业仍然最大的需求方,但是个人需求和投资需求将快速增长。

   纵观全球,目前在碳交易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制度性障碍,包括额外性的个别规定上的缺陷,不利于减排事业的快速推动,而各国关于配额的制度,由于存在大量的人为因素痕迹,在资本市场里始终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从市场设计的交易品种来看,配额交易无疑弱化了碳市场的更快发展。

   主要交易品种碳减排量,由于具备了大宗商品和金融产品的双重属性,因此在登记管理端造成了一定的思维混乱,管理者既需要充当裁判员,又需要充当运动员,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维对碳市场的影响虽然不是深远的,但是目前确实非常不利于碳市场的发展。

   要让碳市场健康发展,当下在国内,需要厘清职能,政府的监管职能和市场行为一定需要区别开来。把属于市场机制的行为交给市场去做,把监管职能下产生的碳市场和市场机制下产生的碳市场严格区别开来。各司其职,这样碳市场才能真正活跃。
   放眼CDM减排体系和中国自愿减排登记系统,目前方法学有200种之多,涉及工业节能减排、能源替代、农林碳汇、民用节能、城市公交等,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目前由于可抵消的减排量太少,因此需要发放配额这样的票证进行约束使用减排量抵消。

  但是当下全球在配额管理上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本来我们实施节能减排的目的在于应对气候变化,发放配额的目的在于约束企业的排放,通过购买减排量来抵消。后来制度设计者陷入到资本思维中,以利益为目的,甚至把减排量当成多余的产品,正好违背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初衷。

   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欧盟轮值主席赫泽高曾经反思国际的碳交易政策,都曾经一致认为,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但是随着碳市场发展,国际社会碳排放屡屡突破峰值,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让更多的企业打着减排的幌子来获取高额回报,实际上助长了碳排放。

   我们反思问题的结症所在,还是在配额管理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裁判者变成了参与者,从而出现了碳市场的混乱。

   从配额和实物的关系上,配额本身只能是一种凭证,通过它才能购买一定量的减排量来抵消。当前由于减排量太少,初期确定抵消的比例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减排量供给的充足,应该不断提高抵消的比例。毕竟配额本身大多是免费发放的,它的价值应该在体现碳交易市场体系里,由供需关系决定,而并非政府定价。

2、碳交易与社会转型

   碳交易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经过三年的试点,碳交易已成为公众熟悉的名词。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进行碳市场建设的主要目的。但是从结果看,我们节能减排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是实际效果与投入产出比显然严重不相适应。中国在短短的几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投资大国,但是大量事实却与减排背道而驰,风光窝电弃电现象严重,一方面减排量在市场进行获利销售,另一方面政府大量的补贴企业收至囊中,一方面大量关闭中小火力发电机组,另一方面新能源并网发电相对过剩。这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将导致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积累的财富被借着转型的名义大量消耗浪费。然而这些年中国实际的碳减排绝对值并没有大幅下降,只是因为经济下行带动了碳排放的实际减少。

   推动绿色发展,是我们进行碳市场建设的另外一个目的。不是投入新能源,新上减排项目就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最根本的是国人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大的改观。当前的绿色发展,实质内涵仍然是急功急利的发展方式,社会浮躁心理仍然烙在社会转型发展的标签上。

 而碳交易,一旦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地位,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发展的转型,将成为梦断的开始。

   3、碳交易设计制度之我见

   当下,世界各国也在探索,比如加拿大采取征收碳税的办法,在基准线以上的碳排放征收高额碳税,并以30%的当地项目核证减排量进行抵消碳税。国内江苏在推动节能量交易方面,吸取了美国排污权制度管理精华,实行区域排放总量控制,把十三五能耗控制目标下达到各市,全省所有改建扩建和新上项目新增能耗必须自我抵消或者购买省内项目产生的节能量进行抵消。并对总量考核采取严厉的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碳交易制度不是万能钥匙,它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热门,是因为它对于传统发展方式,是一种基于社会责任和义务下的公共产品,具有道德的约束力。它本身就是一种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它需要掌握的几个原则就是公正公开公平,才能保证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的碳交易体系是参照了欧盟的市场体系制度框架,统一碳市场的制度,求通过市场化机制,加强法律保障,有效推动社会节能减排和碳汇,至关重要。

   我认为,从制度设计方面,首先要理清思路。理清配额和减排量的关系。

   配额管理的目标,是从政府管理层面对社会排放进行约束,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从试点运行看,大部分控排企业主要有两种心态,要不就是不重视排放约束,履约时从市场购买一点量就可以完成履约目标。要不就是把免费发放的配额当成盈利的工具,牟取利益。碳交易的收益并不能对其经营造成影响。而且即使减排,企业也并不希望超额减排,只是象征性控制一下能耗,这种心态其实就是配额管理制度的失败。从欧盟市场的实践看,很多方面印证了这样的分析。

   那么再反思一下配额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配额是一种约束排放指标体系,但更多的是产能方面进行控制,而没有从实现增长的角度去激励减排,这样就形成了社会经济增长动能被控制局面。众所周知,社会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增长,在增长中控制排放,通过总量控制,来实现绿色增长,才能实现社会发展和稳定。因此配额对企业约束性指标只能是阶段性的产物,配额指标应该分配给地方政府,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自行设计制度,来完成减排目标。这样,既能迅速推动碳市场的发展。

   减排量是政府推动社会节能减排的根本措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其结果只能是复杂问题更加复杂化。要保证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和碳汇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其次,碳市场就是一种市场机制。政府设定产品开发标准,合格产品在市场进行交易。政府要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以有效推动社会减排和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对市场交易制定游戏规则,减少人为干预。

   第三是着眼公平,严格政企分开。大量国有资本所产生的减排量,充斥碳市场,不但与民争利,也直接导致了碳市场的严重失衡。

   第四是加强法律保障。在碳市场体系下,法律不仅仅要定义产品、定义标准、定义游戏规则,还要对市场所有参与主体实施法律监督,惩恶扬善,惩治审批减排项目的贪腐行为。

   4、碳减排的中国指数

   从指数的定义上看,广义地讲。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狭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如根据某些采样股票、电子现货或债券的价格所设计并计算出来的统计数据,用来衡量股票市场、电子现货或债券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形。

   碳减排领域的交易指数目前有置信碳资产对全国各交易所的交易指数分析,还有其他机构尝试做的指数。

   由于碳减排领域是基于全球气候谈判并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构和结果,因此目前碳减排领域的指数我们认为信心指数可能比什么更重要。

   中国十九大的报告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历史发展的高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表述中绿色发展是核心的内容,必然围绕节能减排、减缓和适应气候变暖的特征进行设定,因此十九大报告从国内关注和国际关注的角度,给世界作了最好的交代。也使得碳减排领域中美、中欧、中国与金砖四国的对比,中国彻底占据了上风。

   但是中国并不关注自己的领导地位,而是着眼于中国的未来发展转型,踏实地走好自己的道路,这样不仅减少了国际纷争,也使得中国在顺应绿色发展潮流的道路会更加专注。这样的中国指数,我认为才能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中真正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