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币”会成为我们身边的一个流行词吗?

2018-1-19 17:55 来源: 晶报

碳币”会成为我们身边的一个流行词吗?


不久前,在一篇报道中,再次看到了“碳币”这个词。

所谓碳币,就是一个人进行环保生活方式时,比如租乘公共自行车、分类丢弃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就可以在某个平台获得某种特殊“货币”,进而将其兑换成日常生活用品、商品优惠、景区门票、手机话费等。简单来说,碳币就是对一个人进行低碳生活给予的物质的当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奖励。

记得多年前,某知名网站推出的一个话题赢得了很高的点击率,题目为《白领,你的名字叫环保杀手》,列举了危害环保的“七宗罪”,包括出行不离汽车,过度使用空调,点菜不适量等,很多白领看过之后,都承认自己确实有“罪”——现在来看,应该还包括无节制地叫外卖,报道指出,一次性餐具带来的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新源头。

网上有一种“碳排放计算器”,很有意思。它通过一套精确的计算公式,告诉你,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一棵树;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3棵树……有人根据这个公式自测了一下,发现自己的年碳排放量体积,竟然超过了两个比赛专用泳池,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看来,如今衡量所谓健康生活的指标,已经不仅仅是什么“低脂”“低盐”“低糖”,还包括“低碳”。“今天你低碳了吗”是某环保网站提出的一句口号,这口号很令我动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经发表了一份报告,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好些小建议,比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这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看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减碳空间其实是挺大的。

去年6月,深圳市盐田区举办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对碳币财富排行榜前十用户进行了表彰,其中,位居排行榜前两位的用户已累计获取30多万碳币奖励,相当于减少了75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可兑换3000多人民币的等值礼品——据说已经有不少低碳达人每天在自己的微信上公布自己的碳排放量了。我想,如果有人将盐田区表彰碳币用户的做法推而广之,组织一个更大范围的碳排放PK大赛,应当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情。

环保是一种科学知识,更是一种生活理念。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在胡吃海喝,在进行各种炫耀性消费,也有人在种树,在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在坚持爬楼梯,这是为了“低碳”,更是基于对生活的简单本质的认知。这跟孔子所说的“惠而不费”是一个道理——我们要实惠,但不要浪费,要尊重人的正当需求,但限制人的过分贪欲。那种简单的、朴素的生活理念应当被更多人信仰,否则,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总不能在有能力搬迁到别的星球之前,就将这资源给消耗殆尽了吧。

那么,什么时候,“碳币”会成为我们身边的一个流行词?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