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相关系统落户湖北 或将提供近20万就业岗位

2017-12-21 21:21 来源: 众创网 |作者: 王喆

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如何?习近平主席曾代表中国做出承诺: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2011年底,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随后,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全国七家试点省市中率先启动交易。2014年4月,湖北碳市场交易启动。

碳交易登记注册系统为何落户湖北?

全国7个试点地区中,湖北碳市场启动时间并不算早。“湖北开展碳交易基础较好,起到了‘试水’的作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参与主体数量全国第一,成为全球第二大碳市场。


同时,湖北省碳市场激励机制初步形成,减排成效日益显著。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湖北省碳排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连续三年控排企业交易参与率、履约率均为100%。控排企业通过减排和交易直接获益达到3亿元。

华新水泥是2014年第一批被湖北省纳入碳排放管理的企业,第一年履约,就花费了3000多万元购买碳配额。“当年我们获得了2046万吨的配额,但在年度履约期结算时却发现实际排放配额超出了115.34万吨,购买配额的花费相当于我们企业在华中地区一年的纯收入,损失惨重。”华新水泥气候保护部部长李英介绍。

这笔费用花得可谓教训深刻,华新水泥从第二年开始在节能减排方面下足了功夫,专门成立气候保护部,通过自主研发技术把生活垃圾、工厂废弃物加工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垃圾衍生燃料以替代传统的煤炭。

一年时间,华新水泥不但不再需要购买排放配额,反而通过出售盈余的42.38万吨碳排放额度实现净收益900多万元。试点3年来,湖北全省纳入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已通过节能降碳实现碳市场收益3亿元。

据了解,在国家组织的权威评审中,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评审得分湖北均位居前列。按照相关要求,我省在两个系统中选择了注册登记系统。

湖北有了大平台 大量资本将汇聚湖北提供就业岗位近20万个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征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任务承担方的通知》,湖北省碳交易登记注册系统的功能,是提供碳资产的确权、登记等服务。

对全国碳市场来说,登记注册系统是核心、枢纽;对碳市场功能来说,是资产仓库、数据中枢和管理支撑平台;对湖北来说,则是拥有了一个全国性功能平台。功能优势,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碳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永平说,全国碳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对接交易系统,是资金、配额、数据的汇聚点,也是碳交易市场管理枢纽,届时,大量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将通过注册登记系统汇聚湖北,对湖北意义重大。

而这些仅仅是开始,如果考虑碳期货进入碳市场,规模将放大到600亿元至4000亿元,成为我国除证券交易、国债之外的又一大型交易市场。

初步统计,试点期间参与碳市场的各类服务机构约1400家,注册资本超过2100亿元,从业人员约5万人。未来全国碳市场规模将扩大至4倍以上,总注册资本预计达到8000亿元,将提供近20万就业岗位。

注册登记系统的运行,如鲶鱼摆动,将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省发改委人士介绍,注册登记系统将吸引近千家碳资产管理公司、咨询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减排项目业主等各类市场主体及专业人才入驻湖北。

孙永平认为,专业人才和团队进驻后,将在碳排放核查、碳价格发现、碳指数、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金融衍生品开发、碳资产管理、碳基金发行和托管、碳资产证券化等碳排放权交易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开展业务,吸引资金、技术和绿色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金融要素向中西部地区聚集,逐步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实现碳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最终将湖北建成全国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绿色资本市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