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雾霾:环境容量抵极限是主因,清除利益闭环,能源结构清洁化是关键!

2017-10-11 09:53 来源: 碳管理

2017的国庆中秋长假北京经历了自10月5日到10月8日的长时间雾霾,北京汽车该开到外地都开到外地了,该停驶都停驶了,大街上空空如也,马路上畅通无比,怪汽车吗?其时北京周边环保督察正紧,京、津、冀输入性污染可谓降到最低,怪周边吗?又逢金秋10月,霾从何来?谁能找到原因?

恰逢我在圈里看到了朋友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和罗国亮的专栏文章《张家口的风电为啥送不进百公里外的北京》,提到的一个现象:风电密集分布的“三北”地区弃风严重。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从2009年就开始出现严重“弃风”现象,但装机规模还持续高速增加?在弃风严重的三北地区,为什么主管部门接二连三的投资预警都难以浇灭地方大上项目的热情?

细观:其利益纷争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来自于行业的、部门的、地域的凡此种种!相对于西北地区几千公里的距离100公里算远么?送到北京这个首都之地尚且如此?当然,输电基础设施虽然发展了这多年,但还薄弱,这是说起来好听!

昨天还看了一则消息《山西实施大气治污攻坚行动:PM2.5不降反升将问责市委书记》,其核心是为落实山西省环保厅《山西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及强化督查、强化督查信息公开、量化问责和加强宣传的四个配套文件。“结果型”问责要考核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以PM2.5同比下降15%为标准,完成比例低于60%的问责副市长,低于30%的问责市长,不降反升的问责市委书记。初看起来不讲科学,有点搞笑,仔细琢磨心惊肉跳,一个原因还是利益。把过去的违规乱象追回来,虽然性子有点急,确是可以理解,毕竟:“乱世用重典,沉疴需猛药”!

我长期以来观察认为:要想消除雾霾,需消除环境容量抵极限这个主因,清除利益闭环。同时最近看了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如何在2030年实现PM2.5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数据显示:建立清洁化的能源结构是关键!

报告证据显示:仅依靠加强末端控制的政策,中国在2030年仍将有近三成城市PM2.5无法达到国标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的要求。报告认为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是保证未来我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关键所在。

报告显示:只有在深化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情景下,全部74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才能在2030年实现全面达标,其中有超过50%的城市甚至能在2030年前达到世卫组织所规定的过渡期II阶段标准(年均值25微克/立方米)。十分推崇报告的建议:

第一,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是保证未来我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关键所在。未来中国将逐步改变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天然气比例显著上升。到2030年,通过推行“煤改电”、“煤改气”政策,替换大量的煤炭散烧和燃煤工业锅炉,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有望削减至35%以下。煤炭重点为高耗煤行业以及发电供热行业使用,民用散煤污染得到全面控制,硫含量高于0.6%的煤炭全部禁止使用。

第二,配合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末端污染控制措施要全面实施到位。所有燃煤发电实现超低排放。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也需要安装相应的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备,钢铁企业烧结机全面安全脱硫设备,脱硫效率不低于85%,水泥行业细颗粒物除尘效率达到99%。重点省份的炼焦、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平均去除效率不低于70%。全面淘汰中小锅炉及落后炉型,大型锅炉也要全面开展相应设备的升级改造。同时,2030年须全面完成汽柴油的油品升级,在用车均可实现“国Ⅵ”或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并提高各大城市的公交分担率。

第三,尽快出台“大气十条”二期,制定科学合理的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衔接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目标和短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政策。

第四,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报告结果表明了:在实现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升级后,我国的碳排放量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到2030年大约能在201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的碳排放。这一发现表明我国可以在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协同减排

报告指出:“未来我国的清洁空气之路,将大幅依赖于产业结构的清洁化,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对比了一下人员和地域,我国北方地区凡是雾霾久治不退的城市,按照人均面积排放,均超过了一定的阈值。

所以,消除雾霾:环境容量抵极限是主因,清除利益闭环,能源结构清洁化是关键!

让我们用行动迎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吧!

注:本文有些数据采用了中国发展门户网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