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主论坛

2017-9-8 17:53 来源: 深圳晚报

在昨日开幕的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主论坛上,与会的多位重量级专家认为,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减少的双赢,必须走低碳发展的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称,巴黎气候大会成功开启了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新阶段,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当中,应对气候变化开始由负担向机遇转型,并争取产生经济、社会环境好的效益。实际上,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我国国内以往的实践都在证明,低碳和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双赢。

“我国的煤炭年消耗总量连续3年下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已经两年没有上升,说明经济增长与碳增长已经解耦。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第三产业占比明显上升。”杜祥琬称,今日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路径也是如此。为此,杜祥琬呼吁,从现实和长远考虑,应该尽早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通过低碳城市试点和智慧城市的融合,逐步建成低碳的智慧社会。

对于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减少的双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理事长何建坤也有类似的看法。

“我们必须走低碳发展的路径,核心目标就是要大幅度地降低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何建坤强调,落实《巴黎协定》当中有关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各个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要素相关要求,必须全球通力合作,不仅关注全球的减排,也要关注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

“根据世界能源组织的预测,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质问题是解决能源问题。”国务院参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称,目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正在实施一场涉及生产、消费、科技、体制机制的能源革命,致力于解决三大能源问题,包括通过发展新能源来调整、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环境成本,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正处于结构转型阶段的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维护利益,加强国际合作。

在实现全球减碳,促进能源转化这一问题上,意大利前教育部长、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前主席弗朗西斯科·普罗夫莫提出应善于利用电能。为此,弗朗西斯科·普罗夫莫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让具有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少量大规模电厂、远距离等特点的大型互联电力系统,与具有分布式清洁能源、大量小机组、短距配电等特点的微网电力系统两种发展模式共存。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