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7-8-16 08:21 来源: 中创碳投

一、适应气候变化背景

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减缓与适应并重,在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适应行动,减轻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统筹开展全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制定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首次将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自2016年起,国家发改委和住建设部先后印发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和《关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28个城市试点名单,明确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相关工作的目标要求、主要行动和保障措施,强调要开展重点适应行动。

与国内相比,发达国家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开展较早,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2005年以来,南非开普敦、德班、美国芝加哥、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厄瓜多尔基多、英国伦敦、温莎、丹麦哥本哈根、荷兰鹿特丹、美国纽约等城市陆续制定了适应气候变化规划并付诸实施。其中,伦敦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适应气候变化规划被认为是全球城市适应行动的前沿。

 二、伦敦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大伦敦市政府于2001年建立了“伦敦气候变化伙伴关系”,核心成员包括来自市政府、规划、金融、健康、环境管理部门、气候研究、媒体等30多个机构的代表,同时通过项目和论坛的形式建立起了广泛的学术研究、信息沟通网络,吸收了200多个机构的广泛参与,伙伴关系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伦敦政府于2008年颁布了《伦敦气候变化适应战略—总结报告草案》,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正式发布了《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管理风险和增强韧性》,该战略以提高城市应对极端天气事件能力、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系统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伦敦的影响,制定了详细的适应行动。
伦敦把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分为四个层次:预防(prevent)、准备(prepare)、响应(respond)和恢复(recover),简称为“P2R2 框架”。


伦敦适应战略强调动态性和灵活性,在适应规划中强调未来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伦敦适应战略重点关注三类气候风险,即洪水、高温和干旱;在系统评估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上,适应战略针对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四个关键领域:经济、环境、健康和基础设施领域,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制定了政策跟踪与评估机制,及时跟踪监测适应工作的进展和效果。
表1 伦敦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列表


三、对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各试点城市正在制定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城市如何开展适应行动,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结合我国实际,伦敦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对我国城市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具有如下启示。

一是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建立完善的部门联动机制。在政府内部,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实现有效的政策沟通。比如,为了应对城市内涝,规划、气象、水务、交通等各个部门都需要进行相一致的政策调节。在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城市适应行动的成功要素,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制定科学的适应规划,同时有助于激励各方的参与。
二是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制定科学的适应气候变化规划、行动方案等规划类文件。适应气候变化规划的科学性是适应行动成功开展的基础,科学的适应气候变化需要以完整的气候影响分析为基础,对气候风险及脆弱性领域做出系统评估,识别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最为突出性、关键性的问题,因地制宜地确定城市适应工作的重点。

另外,要注意适应气候变化规划类文件与我国现有工作基础的衔接,如我国已在城市防灾减灾等方面已经出台了很多灾害预防和应急方案,为治理城市内涝,“海绵城市”也正在全面推广。适应气候变化规划需要协同考虑防灾减灾、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就业、扶贫等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与现有的工作基础进行有效衔接,促进社会治理模式由应急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

三是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建立完整的政策跟踪与评估体系。政策跟踪与评估有助于及时掌握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对于促进各利益相关者落实相关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政策跟踪与评估的结果有助于指导适应规划按照城市适应现状适时进行调整,从而形成长期的动态性适应规划。适应气候变化规划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估,针对政策的落实情况和目标实现情况做出客观评价。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