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碳金融

2017-8-10 14:16 来源: 碳金融 |作者: 哲风

闲话碳金融


碳金融是什么,为什么出现碳金融,碳金融怎么玩?怎么看待未来的碳金融,是本篇要闲聊的内容。

一、是什么
众所周知,金融是和钱打交道,钱的进进出出,来来往往,与之相伴的一系列活动可以统称为金融。碳金融,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把“碳”怎样设计成“钱”,让“碳”具有钱的属性,然后这种“钱”怎么流通,怎么交易,怎么走进你我的生活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就可以统称为碳金融。
专业的定义有这么描述的:碳金融指为满足低碳发展需求,在碳交易体系下,利用、优化和创建金融工具进行碳资产交易活动,实现市场最优配置和效率。
细分下广义和狭义的碳金融也有酱紫定义的:狭义的碳金融,指企业间就政府分配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市场交易所导致的金融活动;广义的碳金融,泛指服务于限制碳排放的所有金融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配额及其金融衍生品交易,也包括基于碳减排的直接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金融中介等服务。
故,简单理解为与碳排放(注意是二氧化碳的碳)相关的金融活动就是碳金融范畴。
二、为什么
(一)从客观国际形势来说
为什么会有碳金融的出现,这是一个long long story,我们先基于客观国际形势,简单通俗的作以下理解。
为了保持人类地球目下的“稳定常态”,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能容纳的温室气体不能超过一定总量(如果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超过一定量,全球气温会升高多少,然后就会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消亡等美国大片里的气候灾难;当然这个不是说人类会灭绝,地球会毁灭,只是说会打破现有的稳定常态,导致难以估量的生态恶果)。
基于此,所以全球科学家们对这个“碳总量”做了演算,然后开了一个全球村长会议,号召大家要一起控制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倡导村民们大致什么时候排了多少就不能再多排放了,否则要出大事!
组织这么一场会议也不容易,但每次开会也都要博弈争论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责任与义务承担分歧是最突出的。发展中国家说你们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的时候排放了那么多,现在你们生产力高人民吃香喝辣生活质量好,我们发展中国家落后贫穷,我们要发展就得排放,就算要减排,你们发达国家也要给我们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减排。几多周折,最后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个减排的事情,不能推诿,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做,但是是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和义务。
开会定了基调,这个排放总量的蛋糕就大体定量了,排放的大蛋糕就是这么多,后面大家往自己盘子里切的时候多少得讲点国际人道主义素质,但实际情况是国际上毕竟没有一劳永逸的强制性约束(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确实是给出了量化约束,所以才在2005年生效后催生了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碳市场盛宴)。在京都议定书之前和以后,大部分国家都是知道这个事情要做,但还是我行我素罢了。
开会的最终的目的是把总量稳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然不是说都不能排放,是让整个地球的碳排放和碳吸储保持平衡就好,毕竟海洋啊,植被啊都是可以吸收温室气体的)。道理是一样的道理,回到中国自己的碳市场来,中国的蛋糕配额也已经定好了,以2030年左右的蛋糕大小为准,然后这个蛋糕谁来切切多少,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涉及生存和发展的蛋糕了,每个省,每个市,每个企业都想要,都想多要。没有这个蛋糕配额,企业就无法生产(或者必须去购买这个蛋糕配额),国民经济发展就会受限。
所以,中国政府肯定会统筹来分,我们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这个蛋糕成了企业生存发展的粮票,如何设计好这套分配机制,兼顾到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并有效执行是真的是很难很难的。
中国传统讲究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我们把自家的这个蛋糕配额的事情解决透彻了,实现家齐了,就可以多争取去国际上再主导国际蛋糕的分配,帮助其他国家去分配他们的蛋糕,以及自家的蛋糕和其他国家的蛋糕之间如何兑换交易的事情,所涉甚多兹事体大啊!
(二)从主观国内形势来说
客观上国际碳市形势简单理解就是上面说的那么回事,我们再从中国政府主观上对发展碳金融的事情闲侃一下。
国家一直在推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事情,三去一降一补的工作也强有力的在稳步推进,国家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战略。所以抛开国际社会减排的责任义务先不提,中国自己需要实现低碳发展的转型升级,也需要碳市场这把抓手,来达到倒逼企业创新发展,节能减排的目的。
补贴不是长久之计,惩罚也不是最终目的,运用好市场化的手段,通过碳市场来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市场化之路是中国的必由之路,碳金融的发展是大势使然,是中国哪怕断臂求生也必须要去做的事情,重要的就是这个市场如何搞,如何盘活的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从商人的角度觉得美国做这个事情不值,是因为美国已经实现了中国想要实现的产业转型升级,仅仅是为了履行国际的责任义务就他而言代价太高吸引力不大,而且在他认为是对美国不公平的。
三 怎么玩
(一)对个人玩家
说了些虚无缥缈的责任义务,同时又是中国发展必由之路的碳市场,我等大众应该如何参与到这深似海的碳市场呢。想想炒房的人,想想炒股的人,想想炒黄金的人,想想炒比特币的人,各种炒作不断,风险与收益让大部分人痛苦少部分人快乐着。
炒碳亦然。
对个人参与者来说提醒以下几点:
首先,看清眼下碳市场的本质,交易的碳指标是政府分的,是政府分的,是政府分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以政策影响很大,政府决策的量化松紧很关键。
其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股票是用来融资的,不是圈钱的”,碳市场蛋糕配额是用来倒逼企业节能减排的,也不是用来让你我拿来玩的。
再次,全国碳市场初期不一定让个人介入,毕竟玩挣了皆大欢喜,玩输了怨天怨地怨政府,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但如果真的任性想玩,那也是增加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活力,肯定是欢迎的态度。
碳市场还有个产品叫ccer,这个是可以和政府发的蛋糕配额置换的。CCER通俗来说指的是某一些项目经国家认可的减少了碳排放的减排量指标,可以按比例去冲抵国家分配的蛋糕配额量。但开发程序比较麻烦周期很长,所以个人如果有合适的资源,考虑找机构来长线准备着也无妨。
(二)对高阶玩家
个人参与者之外,其他参与方涉及面比较广了,包括政府(市场的制定者),交易所(参照深交所和沪交所),控排企业(碳市场调控的重点对象),CCER业主(卖碳翁),相关服务机构(第三方的碳核查机构、CCER审定核证机构,服务政府、企业的咨询机构,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低碳技术供应商)等,都在碳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怎样参与最能站在碳市场的风口,这个大可借鉴证券市场,术业专攻去吧。
高阶玩家们在碳市场都如何参与,扮演什么角色,这也是一个需要细聊的话题,本次闲聊且不展开,下次我们专门剖析。
但是切记千百年来的金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四、未来怎么看
(一)国内碳市场
全国碳市场本欲纳入八个行业,大都是高载能的三高企业,国家踌躇满志但最终还是因为数据基础太薄弱,蛋糕配额不好切分,所以初期只选了三个数据相对准确的子行业(电力水泥,电解铝)。三个行业50亿吨的蛋糕配额也是不小的数字,如果按照国家发改委领导说的一吨碳卖到200到300元的话,也是万亿人民币的体量,具体流动性多大换手率多少,市场操作空间总还是可预期的。
中期来看,其余五大行业迟早要纳入(钢铁化工石化造纸航空)还有其他三大行业的子行业(平板玻璃,铜冶炼等),蛋糕的盘子会越来越大,估值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长远来看,相关八大行业企业纳入标准门槛也会越来越低,也不排除八大行业之外还会纳入其他行业,总之纳入的企业数量会越来越多,市场规模会不断加大,参与者会越来越多。
(二)国际碳市场
国际碳市场曾经的辉煌比肩且超过全球石油市场,最高超过十万亿美元,但如今欧盟领路者英雄落幕,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导致天下局势震荡,各个国家碳市场割据。
按照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下一位引领低碳时代的王者就看中国的了,在新的低碳时代革命下,谁掌握了碳排放权谁就掌握了生存和发展权,碳排放权额度或在下一个世纪就成为全球的通用信用货币也说不定,中国何时王者归来引领国际碳市我们翘首以盼拭目以待吧。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