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碳市场交出漂亮成绩单

2017-7-12 08:58 来源: 福建日报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提出“支持福建省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实现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对接”的改革任务要求。去年以来,按照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的要求,我省积极部署碳市场建设各项工作,借鉴试点经验,探索建立福建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建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碳市场。

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16年12月成功开市以来,运行稳定。截至7月7日,累计成交量401.67万吨,成交金额10562万元。其中,福建碳配额(FJEA)成交305.51万吨,成交金额8647万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成交68.7万吨,成交金额1390万元;福建林业碳汇(FFCER)成交27.4万吨,成交金额525万元。从碳市场覆盖的碳排放总量上看,我省与湖北、广东相当,在我国现有8个区域碳市场中位居前列。

  企业政府合力攻坚

我省首个碳配额履约已于6月30日顺利完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省做了其他试点地区碳市场建设几年的工作量。截至7月11日,我省纳入碳排放权市场的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陶瓷等9大行业共277家重点排放单位,已有271家企业主动完成履约,2家企业延期完成履约,尚有4家未按规定完成履约。

企业履约意识强。其中,神华福能(福建雁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福建大唐国际宁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福建邵化化工有限公司、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侨源气体(福州)有限公司、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荣兴(福建)特种钢业有限公司、福建三山(集团)南平市钢铁有限公司、电解铝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国产实业(福建)水泥有限公司、福建省海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南纸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晋江协顺陶瓷有限公司、晋江市中荣陶瓷建材有限公司、晋江市森景陶瓷有限公司、晋江市劲陶陶瓷建材有限公司、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安宝达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克服经营困难等各种情况,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完成履约工作。

地市主动承担责任。泉州市、三明市、厦门市、宁德市、莆田市等地市,积极做好碳市场政策宣贯和企业解释说明,并主动承担履约监管工作,保障本年度履约工作圆满完成。特别是晋江市共78家企业列入首批管控,其中72家陶瓷企业为民营企业,工作开展难度大。

2家延期完成履约的企业为:福建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春驰集团新丰水泥有限公司;4家未按规定完成履约的企业为:福建南鹰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市新峰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市燕山建陶有限公司、晋江市宗盛陶瓷工艺有限公司。

省碳交办按照《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在网站和媒体上公布2016年度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和配额清缴情况。对拒不履行清缴义务的,将由设区市人民政府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七条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另根据《福建省碳排放交易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规定进行失信惩戒。

七大特点凸显特色

作为国内第八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福建碳市场凸显七特点。

建设起点高。全面对接全国碳市场总体思路,首个采用国家颁布的碳核查标准与指南,特别是数据直报系统与国家在建系统标准完全一致,且电力、水泥、电解铝等3个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与近期国家发布的讨论稿几乎完全一致。因此,我省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对全国碳交易市场尤其是电力、水泥和电解铝之外其他行业,更具借鉴价值。

交易品种全。统筹对接全国市场,结合福建省情,创新开发林业碳汇,共有福建碳配额(FJE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和福建林业碳汇(FFC⁃ER)三种产品。

交易方式多。交易方式多样,共有挂牌点选、协议转让、单向竞价三种方式。

配套制度优。以省政府令出台实施《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省政府文件出台实施《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出台《福建省碳排放配额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7个配套文件,构建形成系统完善的碳市场政策制度体系。

覆盖范围广。除国家规定的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行业外,我省还针对福建产业特点,在全国率先将陶瓷业年能源消耗总量达1万吨标准煤的119家企业纳入,首批重点排放单位共277家。

建设速度快。福建碳市场从启动到正式运行,只用了短短8个月时间,这在全国是前所未有的。

系统运行稳。数据直报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至今稳定运行,实现零故障。

五大举措完善市场

发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我省先行先试,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初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

创新碳市场建设体制机制。成立碳市场推进工作小组、碳排放信息登记处、中国(福建)低碳研究院,形成由发

改部门协调、省经济信息中心管理、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交易、专家委员会技术支撑的碳市场管理体制。先后出台9个文件,建立了碳市场“1+1+7”政策体系。按照挂图作战、盯住节点、整体推进的思路,形成了“周调度、月计划、季分析”的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的MRV制度体系。对接全国碳市场制度设计,注重与全国碳市场思路相衔接,发挥我省作为全国“试验田”的作用。协同建设碳市场支撑系统,同步推进数据报送、注册登记、交易等三大系统的建设。开展碳排放数据核查复查,一年内完成对9大行业277家企业的历史数据和2016年度数据共四批次的核查复查工作。

强化碳市场主体参与能力。先后组织25场次,针对性、分层次、多角度开展企业、第三方机构、政府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人数达2500人次。创新培训手段,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等方式一对一辅导企业。开设“碳博士”微课堂,结合“6·13”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宣传,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向全社会普及低碳知识。

保障碳配额科学公平分配。开展碳配额科学测算,组建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团队,聘请北京中创碳投课题组充分调研,科学研判,准确测算企业配额;倾听企业真实诉求,多次深入各地区征求企业意见,召开面对面答疑会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以统一的标准和尺度衡量行业碳减排水平,以规定的程序接纳和答复企业反映的诉求,做到公平公正。

创新碳市场交易产品体系。开发福建林业碳汇,建立了福建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加快碳金融创新,设立低碳产业基金,开发碳抵押融资、碳授信、碳中和等产品;探索碳配额中远期交易,研究融资回购、场外掉期、场外期权等业务。

四个方面加快推进

按照先将碳排放量大、强度高的工业企业纳入碳市场,再逐步降低标准、扩大范围,最终实现全覆盖的“路线图”,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建成覆盖全行业、具有福建特色的碳市场。

省碳交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碳市场建设。

强化碳市场运行管理。加快扩充第三方机构,扶持本地机构发展,提升机构专业能力;加强碳市场交易监管,杜绝各类恶意扰乱市场现象的发生;推进信用信息评价,规范各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

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根据我省实际情况,下半年将在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8大行业基础上纳入年能源消耗总量达5000吨标准煤以上(含)的工业企业,预计碳排放总量将与湖北省相当。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行业、具有我省特色的碳市场。

加强碳市场能力建设。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政策、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加大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社交功能群建设;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市场活跃度。

做好全国碳市场对接。国务院已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在今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我省将在国家发改委的领导下,会同其他碳市场试点省市,积极配合做好全国碳市场在本省的工作安排,确保我省碳市场与国家碳市场的有效对接。

□专题

  新闻回放

★2016年7月29日,全国第九家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落户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海交中心与兴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福能集团、福建联合石化等重点排放单位签署了节能减碳企业行动倡议书。

★2016年12月20日,福建联合石化、漳州盈晟纸业、福建三安钢铁、晋江市品质陶瓷建材等12家企业联合向我省企业界发出倡议,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建设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2016年12月22日,福建碳交易市场顺利启动,当日成交78.63万吨、金额1822.65万元,创全国碳交易试点开市首日成交新纪录。福建林业碳汇(FFCER)首发上线。

★2017年3月9日,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和福建吴航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在海交中心完成碳排放配额抵押登记业务。吴航不锈钢利用碳排放配额及辅以其他担保物,获得兴业银行2000万元抵押贷款。

★2017年4月26日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广州微碳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碳排放配额托管协议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成功备案,福建碳市场首笔碳排放配额托管业务正式落地。此次托管协议涉及福建省碳排放配额360万吨,是目前国内碳市场中单笔最大的碳排放配额托管。

★2017年5月5日,兴业银行福建泉州分行对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的35000吨碳排放配额市场估价1050万元,成功发放福建省首笔碳排放配额单独抵押贷款990万元,完成了首笔碳排放配额单独抵押贷款。

★2017年6月30日,福建碳市场首个履约期结束,累计成交量382.3万吨,总成交金额10044万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