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制定“武汉市碳排放达峰目标及实施路径”的经验

2017-7-3 17:34 来源: 对话2049 |作者: 项定先

编者按:2017年6月16日 “东北亚低碳城市发展同行评议及国别比较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韩国、蒙古国的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来自浙江山东、武汉、天津等省市及在京的国内外专家三十余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本次活动由绿色创新发展中心、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社委员会(UNESCAP)东亚及东北亚办事处、能源基金会和ICLEI-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东北亚秘书处联合举办。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为期17个月的 “东北亚低碳城市发展:同行评议和国别比较”项目的启动。本公众号特编辑部分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今天发布的是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副主任项定先的发言。



我非常认可与会专家的说法:“低碳试点城市都提到达峰目标,但是如果达峰目标没有和实际的实施方案或者行动计划结合起来,这个目标有可能落不到实处。” 武汉在2012年成为第二批低碳试点之后,提出了在2022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提出目标之后的重点工作就是保障达峰目标能够实现,所以去年我们在很多机构的帮助下做了为期五年的武汉市达峰行动计划。

 

达峰行动计划的研究思路和过程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细节,下同)


整个研究进程是从2012年开始的,在国家批准武汉成为低碳试点城市之后,我们启动了相关工作。在2013年发布了低碳城市试点方案,当时提出的目标是2020年碳排放达峰。在2013年到2016年,我们安排了30多个和低碳相关的课题,委托专业机构做研究。研究之后,我们认为到2020年左右达峰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我们最后提出了到2022年左右碳排放达峰。在2015年中美气候峰会上,我们的市长代表武汉市跟国际做出正式的承诺,将于2022年左右达峰


承诺之后,相关的布局和工作启动。首先是把我们的达峰计划写入到“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作为强制性的要求。其次,我们开始着手制定达峰的行动计划。


整个研究过程分八个步骤,第一个就是组成联合课题组,在能源基金会和绿色创新发展中心等机构的帮助下,联合武汉本地的武大、华科大等机构组成联合课题组;课题组组建后,开始数据的收集和调研,主要是收集四个方面的数据:包括国家、省市相关的政策、规划,以及我市2005到2015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全市“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能源、建筑、交通、园林等相关的数据资料,以及“十三五”低碳能源、经济、环境的相关规划。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实地调研,到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做的比较好的深圳、镇江等低碳试点城市,了解他们好的做法和经验。之后的重点是通过建模分析和目标制定,虽然是2022年达峰,那么达峰的峰值目标到底是多少?这个目标能不能分解到相关的区和行业主管部门?所以我们利用GREAT和BEST-Cities的工具和模型,综合考虑人口、经济、城镇化、技术、成本等因素,制定总体目标,并且对目标进行分领域(工业、建筑、交通、能源等)、分区域(各区)、分阶段(三个阶段)分解



在目标分解之后,对应这个目标的技术路径和政策进行筛选,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技术措施。以此为基础着手制定相关的行动计划,从最开始的初稿到讨论稿到后面的征求意见稿,经历了很多次修订。修订完成之后,我们发到能源局、工业处等全市相关的8个处室、全市15个区、还有相关的经建委、城建委等30个委办局,以及电力、燃气等4个公用事业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所有部门都进行了有效的反馈,有意见的提意见,有建议的提建议,特别是对相关指标提出的意见都是非常慎重、认真负责的。最后根据收集来的相关意见,我们对原来的意见稿进行了完善,现在已经通过主管部门市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议,正在报市长办公会审议。审议通过后,会作为市里的政策文件下发到全市落实执行

 

目标制订和目标分解


首先制定总目标。以我市“十二五”末即2015年作为基期。基于我市能源的碳排放在总体碳排放中占比超过93%,我们以2015年能源总量、结构作为基数,和碳排放建立起关联模型。以2015年温室气体清单为基础,以纳入碳交易——也就是重点耗能企业的碳排放的数据进行修订,以此确定了我市2015年的总体碳排放量。再结合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城镇化率等的变化,算出到2022年的峰值总体目标。



总量目标制定之后,再结合区域模型,把目标分解到相关的区域和行业领域部门。下图列出的是我市几个比较典型的区域目标分解,比如江岸区是中心城区,以服务业为主,三产超过80%;江夏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城区,既有传统的工业,又有现代农业和服务业;青山区是传统重化工区域,是需要低碳转型的一个区域。



我们根据GDP的总量、增速、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单位人均GDP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常住人口数量、全社会投资增速,以及空气质量环境约束条件等一系列参数指标,通过模型计算得到我市以及相关的区七年累计碳排放的增幅,即上图中第一排这行红色的数字。


增幅算完后,再结合各个区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对增幅进行修订,有的项目能耗特别高,可能不是以常规的能耗增幅来实现。比如青山区涉及到钢铁产能的压减,产业结构的转型,会淘汰部分能耗高的生产工序。然后得出每个区实际的增幅,最后算出各个区到2022年总体要实现的目标。


再根据每年的增长率,结合实际的行动计划,计划每两年考核一次。所以分阶段的制定了2018、2020年两个评估期,确定了2018、2020、2022三个阶段的目标


算完之后,我们把目标分阶段、分区域、分领域,分到各个部门、各个区。作为各部门工作的评估考核指标,前两年是评估期,到2022年是考核期。

 

政策和技术路径筛选


目标制定分解之后,通过政策路径和减排成本等进行筛选,同时对总体投资做测算。我市要实现达峰,前期需要投入大概300亿左右,要实现约1000多万吨碳排放的减排。我们在工业、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也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或措施。最后把这些前期做的研究提炼、浓缩,提出了五年的达峰行动计划。




制定达峰行动计划


最后归纳总结出达峰行动计划,即实施六大低碳工程、建立六大政策机制和三大保障措施。六大工程是产业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生态降碳、低碳基础能力提升、低碳发展示范;六大政策机制是项目准入、低碳市场化、绿色金融、财税激励、节能监察、国际合作;三大保障措施是组织保障、目标保障和资金保障。



每个低碳工程下面又提出了更细化的项目,里面都提了一些具体的目标、指标,包括相应的项目。要完成多少、达到多少,每个部门都有具体的指标和项目。






对相应的机制,也是细化到具体的机制,现有的体系内有没有这些机制?如果没有,下一步这些机制要不要做?有没有可能做?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最后提了三个保障措施,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们会以市的名义成立一个低碳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达峰计划的实施。同时将达峰计划前面提到的六大工程,包括机制细分为100项工作任务,把每一个工作任务明确到责任单位,落到每一个相关的部门或者区的头上,针对分配的任务再去细化具体实施的路径和措施。第二是严格目标责任,每两年要对各个单位目标任务进行评估,并且通报评估结果。同时将达峰目标任务纳入到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实现绩效管理。最后一个保障措施是强化资金支持,一个是统筹市一级层面相关低碳发展的专项资金,第二是吸引外界、社会各界的资金,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双边和多边基金的支持。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