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概要

2017-6-16 23:31 来源: 陕西省发改委气候处

日前,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陕西省“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规划提出了构建减缓气候变化综合体系、提高气候变化能力两大领域工作任务,制定实施九大重点工程、三项重点行动,旨在促进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成效。


规划目标


         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比2005年累计下降45%,全面完成国家目标任务,低碳试点示范取得显著进展,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大幅提升,低碳发展支撑体系更加完善。

构建减缓气候变化综合体系

    一、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等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低碳农业生产体系,持续增强森林碳汇能力。
加快实施DMTO三代技术、煤炭中低温热解、煤油共炼、煤提取煤焦油与制合成气一体化、陆相页岩气经济规模勘探开发、油气田低渗储层压裂改造、高参数低排放燃煤发电、生态矿山和智能化矿井等重大技术研发和推广。

三、推进城乡建筑低碳化发展
开展城市碳排放精细化管理,鼓励编制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建设绿色低碳村镇。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区、城镇试点示范。

四、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航空、公路运输低碳发展,发展低碳物流,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大力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推进市县建设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

五、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创新城乡社区生活垃圾处理理念,科学配置社区垃圾收集系统。推进工业垃圾、建筑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六、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实施低碳产品惠民政策,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低碳产品,引导低碳居住、绿色出行。

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一、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城乡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新城选址、城区扩建、乡镇建设要进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提高城乡建设适应能力。

二、提高水利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提高防护标准,加强城镇给排水管网和防涝设施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快重点地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

三、提高农业与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积极推进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加大投资,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提高生物多样性适应能力。

四、提高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建设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4万公顷,逐步治理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大力加强河流、山地系统性综合治理,有效遏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

五、提高人群健康领域适应能力
建立健全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及新疾病的研究和预防。

六、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建立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库,加强气候变化风险及极端气候事件预测预报,健全防灾减灾(防汛抗旱)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保障重大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应急系统。

九大重点工程
一、可再生能源建设工程
建设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白河、旬阳水电站,神木、定边、府谷、榆阳、延长、吴起、陇县等风电场和潼关分散式风电场,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电站,关中分布式光伏发电,铜川、榆神煤炭采空区光伏电站,延安光伏扶贫示范项目,渭河盆地地热及伴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力争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020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各750万千瓦,水电500千瓦,生物质20万千瓦。

二、新能源汽车推广工程
国家已明确新能源汽车碳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组织陕汽集团、西安比亚迪、宝鸡吉利、陕西通家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核算统计碳减排量,准确核发碳配额,通过碳市场交易取得经济补偿,促进产品推广应用。

 三、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产业化示范工程
延长石油集团、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合作推进,利用美国成熟技术,依托延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化工园区排放的二氧化碳为碳源,集成捕集、管道输送、就近封存,实现碳减排与提高油气采收率双赢目标。2020年中美合作延长集团100万吨CCUS示范项目投产运营,建成中国第一个大规模、产业化CCUS示范项目。
神华集团与华能西安热工院合作在神木国华锦界电厂建设火电厂碳捕集试验项目,捕集锦界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在鄂尔多斯市地下封存。2018年建成电力行业10万吨碳捕集、封存示范工程。

四、生态系统碳汇工程
以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提升森林、土壤等陆域环境碳汇能力,巩固湿地、湖泊水域环境固碳潜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退化林分修复、飞播林抚育、商品材培育、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并使省内8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资源得到恢复和增加。对大熊猫凤县、宁强局域种群及其栖息地加强保护,野外生存繁衍困难的物种采取必要的人工拯救措施。
 
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在我省陕北、关中7市72个水土流失县,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支撑,通过水土保持及土地整治、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等措施,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少泥沙,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七、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延长石油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化工园区,采用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工艺优化组合,在化工生产装置中实现碳氢互补,排放的碳60%固化于合成化工产品中;化工装置其余碳排放通过集成捕集,应用到中美合作CCUS示范项目封存于地下,建成近零碳排放化工园区。
陕西煤业集团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采用地上、地下瓦斯抽采和矿井排风低浓度瓦斯提纯再利用工艺技术,年抽采瓦斯1.63亿立方米,发电1.2亿度,大幅减少煤矿温室气体排放,被国家能源局评为全国首个“零瓦斯排放矿区”。

八、重点企业碳市场交易工程
2017年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全面启动,根据国家碳市场建设方案和碳配额分配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利用市场手段控制企业碳排放的减排长效机制建立碳排放配额市场调节和抵消机制,逐步增加现货、期货、信托及质押融资等交易品种,探索多元化交易模式。

九、低碳科技平台创新工程
以西北大学为主,联合延长石油集团、长庆石油公司和神华集团等重点企业,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研发推广新机制,建立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打造全国CCUS领域技术高地。
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低碳技术推广联盟,重点推广陕西四季春公司干热岩供热、西安德能公司空气能中央空调、延安金玉龙公司小型分布式伴生气转换(发电)成套技术、西农大三聚碳基复合肥等20项低碳新技术。
    “十三五”发布陕西省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项,制定低碳产品推广清单30项。建立和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对50种高碳排放产品制定地方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标准,规范碳限额及碳核查标准,促进企业碳减排。

三项重点行动
一、低碳试点示范行动
在产业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和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管理、低碳政策等方面加快突破,为建设“三个陕西”探索低碳发展模式。
创建一批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生产高效、绿色宜居的低碳城市、县(区)、城镇、社区和商业,打造一批产业高度集聚、行业特色鲜明、碳生产力竞争性强的低碳园区,培育一批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具有先进低碳管理水平的低碳企业。

二、实施碳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双控”行动
根据国家要求低碳试点省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并率先达峰的要求,在参照能源消费“双控”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陕西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幅监管政策及实施方案,在“十三五”后两年实施。逐步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排放量“双控”管理体系。

三、强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核算。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建立完善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强化能源、工业、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相关统计。加强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算与监测方法研究,完善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平台。定期发布中国和陕西省低碳发展目标及政策行动计划,推动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及碳交易履约诚信制度。定期编制省级和市(区)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实行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制度。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培训中心。培训壮大碳核查机构及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专业人才队伍。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