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如何开拓京津冀地区碳交易的开发路径?

2014-7-9 17:36 来源: 易碳家期刊

首要任务是实现京津冀碳配额地区间流通,建立碳配额区域间流通机制。
在京津冀一体化快速推进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已经在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上展开合作,2013年11月,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签订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研究协议,在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核查、配额核定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当前,京津冀地区需要加快跨区域碳交易,打破当前京津碳市场流通的配额必须来自本市的规定,实现京津冀碳配额的互相流通。主要做法为京津交易所的碳配额除源于本地外,允许企业使用经过认证的一定比例的源于河北省的碳配额。因此,规范碳排放认证核查制度,建立全国性碳排放第三方认证核查体系,从而为国内碳交易市场提供标准化、可流通的交易标的,即经过认证的“碳配额”。
河北省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煤炭和石油加工业六大高能耗行业占工业总能源消费90.5%。由此,结合河北省能耗特点,着手开展对重点行业碳交易的研究工作,加强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核算和监测工作。目前,我国已规定电力、钢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提交碳排放数据,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推进,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库以及核算方法将进一步得到优化,率先推动河北省的高耗能行业的减碳信用以恰当的方式介入京津碳交易市场。
开展碳交易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减排降耗,而不是为了市场活跃,否则将本末倒置,出现碳交易活跃而排放量增长的奇怪现象。所以,要结合京津冀地区污染重、碳排放量高特点,借力碳汇,发挥其减排固碳的环境改善作用。
森林碳汇,即光合作用将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有关统计“一亩树林, 每天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结合京津冀环境,发展森林碳汇。仔细研究《关于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的指导意见》(林造发〔2014〕55号),探索碳排放权交易下的京津冀林业碳汇,具体操作倾向于在河北开展植树造林,改善地貌,经过认证形成在京津碳交易所流通的“碳汇指标”,进而打通河北省介入京津碳市场的通道,改善河北省中小县市植树资金少、动力弱局面。还可以开发耕地碳汇,破解秸秆焚烧困扰难题,2014年夏收河北省发现焚烧位置619处,其中一处面积达4.5万亩,而利用耕地固碳,秸秆还田将二氧化碳固定到了土壤中,从而实现可以流通的耕地“碳汇指标”。 
其次,京津冀碳市场建设的关键在于碳排放总量控制。区域碳交易的难点主要在交易总量的设定和配额分配比例,这涉及到各个行业的切身利益,地方政府、企业利益博弈激烈。在京津冀地区率先施行碳排放总量控制,研究各地碳排放总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实现京津冀地区整体规划的最优配置,这需要设立跨行政区的中央协调机构,保证跨行政区合作协议的有效实施,三地政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低碳产业集群,从而践行排放总量控制的碳交易发展真谛。
简言之,京津冀环境治理任务紧迫,是理想的打破区域碳交易壁垒试验田。 
容(赫荣亮,赛迪智库高级分析师)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