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价为12.03元/吨,最终两家公司分别以14.71元/吨、14.75元/吨成功竞标。”
8日下午,随着项目业主与竞买人顺利签约,37612吨PHCER(省级
碳普惠制核证
减排量)全部“名花有主”。我省首次省级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竞价在广州
碳排放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广碳所”)顺利完成。
广东自2015年启动的碳普惠制,是全国首个对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
碳减排进行量化并予以激励的制度设计,目前在首批6个试点市和珠海横琴新区试点。
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聂兵说,碳
市场主要是对控排企业的约束,碳普惠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低碳激励,广东通过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PHCER,为两者连接起一座桥梁,可望通过市场之手,调动全社会
节能减碳的积极性,建立低碳消费拉动低碳生产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据省政府不久前印发的《广东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广东将逐步扩大碳普惠制覆盖范围,力争2020年碳普惠制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推进。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迎来技术支撑
“就在竞价前的一天,首批三个项目的林业碳普惠减排量才由省发改委获准备案并顺利签发。次日竞价的,正是其中来自国营刘张家山林场的两个项目。而在此之前,来自韶关市始兴县联兴林场项目的201685吨PHCER也被买家收入囊中。”中国质量
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以下简称“广州中心”)高级主管工程师杨抒说。
竞价公告发出仅一天,就吸引了9家机构参与竞投。
8日下午3时,竞价开始,机构的工作人员分别进入不同的交易室。最终
碳资产管理公司“广州微碳”和“杭州超腾”分别竞标成功。
短短半个小时的竞标过程,背后却凝聚着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历经两年时间,反复研究、缜密决策建立的技术和
政策支撑。
今年5月份,由广州中心研究编制的《广东省森林保护碳普惠
方法学》和《广东省森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以下简称“两《方法学》”)正式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备案,成为首批省级碳普惠方法学,为此次PHCER的核定与竞价奠定了技术标准基础。
“森林经营、森林保护碳普惠项目的普及推广,可望充分调动林地经营者管护森林的积极性,为山区贫困地区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发挥积极作用。”杨抒说。
两《方法学》是广东省首批碳普惠制试点建设项目(韶关试点)的重要产出之一。韶关市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林业等生态资源尤其丰富,森林覆盖率近75%,居全省地级市首位,然而人均GDP仍达不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近年,当地大力实施碳汇林业探索市场化发挥生态效益模式。
事实上,国家早已建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经过核查符合要求的林业碳汇减排量作为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的一种,可进入全国各地
碳交易试点,用于控排企业履约。
“不过,CCER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要求较严格,方法学复杂,审核流程所需的时间、资金等成本较高,大量森林资源无法开发成CCER项目。”杨抒说,例如广东目前唯一获签发的林业CCER长隆项目在前期开发、后期监测计量核证等投入的成本,就几乎与卖减排量所得的收益持平。
如何因地制宜,建立广东特色的市场机制,进一步调动省内开发林业碳汇、保护山林的积极性?开发林业PHCER,使其成为首类粤式CCER是可行的路径。
杨抒说,通过收集、分析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方法学,并对韶关林地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后出炉的两《方法学》,相较于现有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适用范围更广,只要林地具备清晰明确的权属以及权威可靠的数据基础均可提出项目申请;计量监测成本低,主要数据来源为林业部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或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核算、核证方法简便。
节水节电减排量
可望纳入PHCER
有了方法学作为减排量计量核证的基础,如何让减排量激发市场的积极性,让生态效应体现真正价值?试点4年,目前为全国最大碳交易试点的广东
碳市场,成为低碳价值转化的重要平台。
据成功竞标的“广州微碳”商务经理王文英介绍,他们此次购买的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将用于供给企业在广东碳市场履约及
碳中和。
事实上,在碳普惠制启动之初,有关部门就有了该制度与碳市场对接的初衷。
在省发改委去年公布的《2016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中,首次明确我省碳普惠试点产生的减排量可用于企业碳交易履约。
今年4月,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出台《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正式将PHCER纳入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补充机制,并规定,省级PHCER作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补充机制,原则上等同于本省产生的CCER,可用于抵消纳入碳市场范围控排企业的实际碳排放。该暂行办法还对碳普惠方法学管理、核证减排量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有了制度设计,系统和机构的建设也快步跟上。
省发改委批复广碳所组建广东省碳普惠专家委员会,承担省级碳普惠行为方法学的技术评估工作,并于2017年5月下旬完成首批5个方法学的评审工作。
在碳普惠系统建设上,“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作为广东省碳普惠的推广机构,由省发展改革委委托该中心建立省级PHCER管理系统,对省级PHCER的创建、分配、变更、注销等进行详细记录和统一管理,并同时委托广碳所建设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竞价交易系统。
杨抒说,目前,通过试点实施林业碳普惠制,使得更多森林的经营和保护产生的生态效益得到体现,并以此探索市场化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精准扶贫新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模式。
随着方法学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未来,广东省纳入碳普惠试点地区相关企业或个人,其通过自愿参与实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节水、节电、
公交出行等)和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可望陆续通过PHCER的核证、签发、竞拍,进入碳交易市场。
政策激励与商业激励
将并举推广
“碳普惠制有三种激励方式,PHCER属于交易激励,为提升全民低碳意识,带动企业低碳发展,碳普惠制还有政策激励、商业激励。”聂兵说。
其中,政策激励即指碳币可以兑换政策指标或者享受公共服务优惠,需要地方政府给予支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商业激励是指碳币可以兑换商业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优惠,通过市场力量推动公众积累碳币、践行低碳。
目前,各试点在因地制宜,建立激励机制推广碳普惠上各具特色,涵盖更多领域的地方减碳量方法学也陆续开发完成。
如广州加入了“碳币回购”的政策激励方式,起草了《广州市碳普惠制管理暂行办法》。目前,节水、节电、节气、乘坐地铁、乘坐公交、新购(租用)绿色建筑等行为的减碳量方法学已完成开发并通过专家评审。广州还组建碳普惠公益活动群,在白云山、华南植物园、动物园等地进行推广宣传,吸引大量市民参与。
中山以推行低碳消费为试点,通过购物商场为媒介提升消费者参与度。河源则与万绿湖景区合作推广碳普惠,举办了“碳普惠万绿湖嘉年华”、“万绿湖碳普惠示范景区挂牌活动”等主题宣传活动,同时以空气能产品、光伏产品为试点推广低碳消费。
东莞计划选取“公务员小区”为试点,推行节约用水、节约用气、低碳出行等行为,已开展“低碳日碳普惠注册体验”、“减少私车上路”等活动。惠州以倡导市民低碳生活及公共自行车出行开展试点工作。
从全省的层面看,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介绍,接下来将发挥学校的教育特性及景区的辐射特性,以发展低碳校园、低碳景区、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为重点,建设一批低碳普惠学校及低碳普惠景区,推广有普惠意义的低碳产品。逐步扩大碳普惠覆盖区域,发展壮大低碳联盟。
韶关的林业碳普惠制也将衍生出更丰富的运营模式,如推进“低碳扶贫”。《广东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倡导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开展低碳扶贫活动,鼓励开发风电、光伏、林业碳汇等自愿减排项目,推动自愿减排项目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改进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和配置模式,探索碳普惠等市场化运营机制。
此外,我省将继续推动各试点大力发展碳普惠制平台会员,提升用户活跃度。总结碳普惠制试点经验,逐步扩大碳普惠制覆盖范围,力争2020年碳普惠制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