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其
市场前景如何?记者今日从广州
碳排放权交易所获悉,在由广州市金融局主办,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支持,广州碳
排放权交易所、广州市金融业协会近日承办的“绿色金融:英国经验及中国实践研讨会”上,相关专家表示,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融资需求将超过14万亿元。
去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逾2000亿元
在研讨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援引中国人民大学等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示,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按照落实现有已经制订的环境规划、计划和标准的“低方案”,中国在可持续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治理、能源与资源节约等五大领域的绿色融资需求为14.6万亿元;若基于环境无退化原则的“高方案”,则资金需求高达30万亿元。
王遥表示,一般而言,绿色投资因投资对象有较高的环保、技术要求,会在短期内增加企业财务压力,但从长期来看,绿色投资能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增加能效,往往能增加企业的效益并保持市场竞争力,最终有益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资本市场能够以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与支持
政策,推进绿色金融与投资的发展,但目前来看,绿色债券是绿色融资的最佳方法。”王遥说。
她介绍,2016年是“中国绿色债券的元年”,多种类型的绿色债券得以发行,多家公司以此获得大量融资。根据Wind公开数据整理统计,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2052.31亿元,包括了33个发行主体发行的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国际机构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各类债券53只。
争取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正在全力推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际航运枢纽、国际
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绿色金融将在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广州市金融局副局长何华权在研讨会上指出,广州市将结合以上战略部署,以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总目标,加快发展各类绿色金融业务,以绿色金融助推绿色产业发展,将绿色金融作为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突破口,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使绿色金融成为广州金融的一张新名片。
他透露,目前广州正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争取位于花都的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尽快获批。
在培育发展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方面,广州将推动法人银行和省级分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并在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上,鼓励金融机构积极研发能源效率贷款、
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推进适合时尚创意、旅游休闲、生态农业等领域的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开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
广州还将推动绿色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和主板上市以及到“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融资;支持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创建绿色环保板块。
在建设绿色要素交易市场方面,何华权介绍,广州将依托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开发
碳金融产品,推动碳资产抵押融资,并推进设立以碳为首个品种的广州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此外,研究设立排污权交易平台,探索开展排污权、水权、用能总量指标等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