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下一步气候谈判所有问题都要拿出中国方案

2017-3-16 10:18 来源: 南都

解振华与气候谈判

●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上,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的一席“怒斥”曾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从此,这个外表敦厚的官员就在公众心中落下了一个“为国争权”的强硬谈判者形象。

●早在担任发改委副主任期间,解振华就负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工作,并连续10年担任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见证了中国气候政策的巨大改变。

●2015年2月,解振华卸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此后,他依然作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活跃在我国气候谈判一线。

●除了参加在巴厘岛、哥本哈根、华沙等气候变化大会,解振华积极参与促成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碳排放国——组成气候变化工作组,并最终带动达成对于未来全球减排至关重要的《巴黎协定》。

●2014年11月,中美双方达成历史性共识,签署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根据该声明,中方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赞扬。

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解振华笑言,在前线谈判腰板够硬的后盾和支撑,其实来自于中央的决策和国内的行动,“影响力、话语权、责任和行动是连在一起的”。

采访中,解振华还表示,巴黎协定生效到最终实施,还有两年的谈判期,今年4月将正式开始,谈判的主要任务是细化巴黎协定中的原则规定,但“一谈细节肯定会出现很多矛盾”,“细节是魔鬼”,谈判注定依然艰巨。

解振华还透露,在接下去的谈判中,中国将会更主动,在所有重大问题上,我们都会拿出中国自己的方案。

美国气候变化政策仍有不确定性但“绿色低碳发展潮流是不可逆的”
南都:美国总统特朗普竞选期间放话要退出《巴黎协定》,最近白宫网站也提出了“美国优先能源计划”,你怎么看美国新任总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这一立场? 

解振华:美国的气候政策现在还存在不确定性。特朗普总统的国情咨文讲话对气候问题也没有涉及更多。到底最后是什么结果,可能还是要通过正式公布的美国气候政策来确定,现在只能说还是有不确定性。

南都:美国的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气候变化进程吗?

解振华: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至少在气候变化领域还是存在一些忧虑。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2次缔约国大会马拉喀什气候大会(2016年11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上,很多国家都表示忧虑:巴黎协定已经生效,到底协定能不能很好落实,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能否继续。

于是,发表了缔约国大会共同声明《马拉喀什行动宣言》,宣言回答了你的问题——无论个别国家的政策是否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潮流是不可逆的。

南都:《马拉喀什行动宣言》重申了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共识?

解振华:在行动宣言中,各个国家都表示要兑现自己的承诺,落实巴黎协定,而且要落实国家自主贡献。这一点在会上普遍达成共识。

我在会上也讲,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明智的政治领导人应该顺应历史的潮流。逆潮流而动是对本国和世界人民不负责任的。马拉喀什大会之后,各国基本上都开始研究自己国家怎样落实巴黎协定。下个月就开始今年气候变化的谈判。

南都:有一种声音认为,美国一旦真的退出了协定,会让中国在气候变化的国际舞台上被孤立和边缘化,如何看待这种声音?

解振华:各国已有共识,只能说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朋友、支持者会越来越多,不会孤立。

巴黎协定达成不易 会场曾有人拥抱大哭“必须面对各国能力水平不一样的现实”
南都: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世界各国最终达成《巴黎气候协定》。你负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十年,是否非常感慨?

解振华:记得当时协定宣布达成,会场里不少人高兴得拥抱大哭。经过十年艰苦谈判终于达成了巴黎协定,大家都认为这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每个国家认为自己为协定的达成做出了贡献,来之不易。

巴黎协定符合人类共同的利益,这点是大家认可的。另外,协定也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公平、各国的能力的原则,特别是考虑了各国的国情,因为各国的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发展水平、技术能力都是有区别的。其中确定了“自下而上采取行动”的模式,这就是尊重各国的国情,各国的行动是自下而上、自愿作出决定,非强制性,要求大家都要行动,不能倒退。这种模式大家都能够接受。

南都: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曾使全球气候谈判艰难进行,为什么在巴黎能够逾越?

解振华:考虑到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困难,协定中提出,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发展中国家也要积极采取行动,这有共识。

另外,各国也考虑了巴黎协定的可持续性,确定了要增加透明度;而且要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通过盘点来找出实现长期目标的差距,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国提高行动力度。

南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有何不同?

解振华:发达国家有历史责任。过去一二百年工业化过程当中,发达国家牺牲了气候环境,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具有较强的行动能力,理应承担率先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的义务。

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首先要提高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特别是适应能力,同时,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采取减缓行动。今后,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的需要还会增加排放量,但是增长的速度要降低,强度要下降,争取早日达到排放峰值,努力实现全球到本世纪下半叶碳中和。必须面对各国能力水平不一样的现实。 

南都:民间还是会有一些观点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纯负担,你怎么看?

解振华:巴黎协定明确,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愿景、长期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长期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努力争取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同时,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

要通过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实现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是对人类共同的挑战,也是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我们要变挑战为机遇,变负担为动力,相信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会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绿色低碳产业会得到大发展,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目标。

最后实施前还有2年艰苦谈判,4月开启“一谈细节肯定会出现很多矛盾”
南都:气候谈判曾经是国际舞台上一个热门的话题,协定达成之后各国的热情会不会降低?

解振华:在达成协定之前,各国反复磋商、谈判,有时斗争很激烈,所以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很热,但现在协定已经达成了,下一步就是怎么执行的问题。谈判的任务是要细化各项规定。

2016年11月6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联合国的多边协定在一年的时间内就生效,这是前所没有的。这就说明2015年巴黎大会之后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热情并没有降低。2016年由于各国的努力,使得巴黎协定从达成到签署、批准、生效,在一年的时间内就走完了程序,说明热情并没有降低,大家都在用实际行动让协定尽快生效。

南都:下个月就开始今年气候变化的谈判了?

解振华:巴黎协定生效到实施,有两年关于细节的谈判。细节的谈判不是热热闹闹的,而是需要各个国家坐下来,实实在在地细致磋商,细化协定的每一个条款。今年四月份将开始第一次谈判。

我觉得大家应该静下心,共同创造一个相向而行的谈判环境,建立一个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的机制。

南都:接下去的谈判任务是不是依然很艰巨?

解振华:细节的谈判会非常艰巨,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比如说,减排的问题,谁减?减多少?怎么减?怎么样来考核?适应所要提高的能力,提高什么能力?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力?资金技术从哪里来?如何来筹措?怎么分配使用?透明度体系如何强化?全球盘点如何体现气候公平?好多问题都得通过艰苦谈判才能敲定。

谈判结果一定是“各方都不满意,又都能够接受”
南都:和过去十年的谈判好像不太一样?

解振华:关于协定的谈判是谈大的原则和方向,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接下来是关于细节的谈判,“细节是魔鬼”,细化的问题技术性更强、更注重可操作性,侧重点不太一样,谈判会更加艰苦。一谈到细节就涉及到具体的利益,会出现很多矛盾,解决具体矛盾的谈判更加艰苦。好在解决这些矛盾有了共识的基础。

南都:你看好各方能在两年内完成谈判任务吗?

解振华:首先,各国要保持强烈的政治意愿,如果政治意愿减弱,投入谈判的热情精力就会减弱,直接影响谈判的进展和结果。

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机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协商一致原则。也就是说,196个国家都得同意才能够通过。大国、小国都是一票,只要有一票不同意,就不能通过。

这是一个充分民主协商的过程,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让大家都觉得不满意,但又都能够接受。达成结果是一个漫长过程,还须艰苦努力。我相信经过两年的谈判会有一个积极的结果。

南都:都不满意,又都能够接受?

解振华:对,都不太满意,但是都能接受。这就是多边进程最好的结果。零和是失败,合作共赢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人类生命共同体。各国要相向而行,实现合作共赢。这是对全球治理创新和贡献,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实践证明习近平主席的贡献是非常正确的。

南都:现在还在为谈判做准备吗?

解振华:据了解,各个国家、集团这段时间也都在积极准备,包括内部的磋商,集团之间交换意见。我们在去年底到今年初期间,接待很多国家的智库、部长,谈判代表,还有驻华大使,大家都在交换意见。最近,我们在北京要接待欧盟的气候委员(部长),召开(中印巴南)基础四国部长级磋商会,都在从积极的方面来交换意见,讨论怎样推动气候进程,加强国内的行动,最后能够让巴黎协定得到落实。

谈判为何腰板硬?“国内行动是谈判前线的最大支撑”
南都:作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你会不会觉得背后其实需要一支非常强大的研究或者说技术队伍?

解振华:其实谈判呐,在前线谈判真正的力量和后盾就是国内的政治决策和实际行动。实际上所有谈判的结果都需要最高层强烈的政治意愿和各自国内的切实行动来支撑。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就是节能,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汇,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并通过相应经济、法律、技术和行政的措施实现。对此,中国都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建议,是因为中国有自己成功的实践。所以说,我们前线谈判的坚强后盾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切实有效的国内行动。

这才使我们的谈判从被动到主动,从谈判平台的边缘走向中央,而且已经提出各种建设性的意见来引导推动进程。

南都:那这些年,你感觉到国内行动给谈判的支撑作用了吗?

解振华: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中最主要的就是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碳的排放强度。最近二十年,中国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累计节能量占全球的50%以上。

发展可再生能源最近十年发展速度很快。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中国占了26%,增量部分我们占了37%,而且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做出贡献。

增加森林碳汇方面,中国人工植树造林面积世界最大的,完成了一系列森林保护工程。我们承诺的增加森林蓄积量的目标,已大大的超额完成。2015年中国的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提前实现2020年的目标。

南都:所以你在一些谈判的新闻画面中总是理直气壮。

解振华:(笑)谈判腰板硬,能够据理力争,跟国内的实践、行动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谈判,为什么?因为我们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在这点上,国内的行动是至关重要的,体现了中国是敢于担当的,是负责任的。

南都:国内还有哪些行动让前线的谈判代表腰板够硬?

解振华:资金问题是谈判的焦点之一。一些国家要求中国出资的呼声越来越多。公约和协定都提出,发达国家有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到2020年之前要为绿色气候基金每年出一千亿美元,其他国家自愿出资。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有得到绿色气候基金支持的资格,但这笔基金数量有限,我们不仅不与发展中国家去争这笔钱,而且,我们还拿出一些钱,通过穷哥们之间的互相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融资的能力和应对的能力。

我们尽我们所能,建立了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近几年已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实施了合作项目,争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谈判当中要各国去做的事,中国都做了,而且做得更好。有些国家调子唱得很高,但是并没有具体行动,其领导人讲话腰杆也不硬,谈判代表腰板也硬不起来。引导力、影响力、话语权和责任与行动连在一起的。

所有重大问题都要提出中国方案“我们肯定会走在全球前面”
南都:如果说国内行动还要加强的话是在哪方面?


解振华:我国已经确定了2020年、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也制定了到2050年低碳发展的战略,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致的,并且落实到我国的五年规划目标中,现在正在落实。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转型升级是正能量、正效益,对改善环境有协同效应。如果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各项措施都能够做到,至少能够解决大气污染一半的问题。

南都:怎么确保这些目标和规划都能够实现?    

解振华:中国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都是约束性指标。在我国“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当中,GDP不是约束性的指标,但是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指标全是约束性指标,而且要问责。应该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举措和行动,走在全球前面,这也体现我们是负责任的一个大国。

南都:接下来谈判,中国会比以前更主动吗?

解振华:我们正在积极为今年的谈判做准备。所有涉及的重大问题我们都会提出中国方案。过去是别人提,我们应对。而后,我们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下一步我们要提出中国自己的方案。    

采写:南都记者吴斌 实习生王婷 发自北京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