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碳金融法制借鉴

2014-7-4 14:58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张博

       赤道原则:项目融资领域的国际借鉴在国际项目融资领域,大型跨国银行通过采纳赤道原则,③完善环境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信息支持系统,加强对融资项目环境风险的审慎调查,既提高了融资效率,增加了信贷安全性,又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融入经营战略和风险管理。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被称为“我国现阶段绿色信贷的基础文件”,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该文件出台时间不长,金融机构对信贷业务的环境风险了解不深、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机制相对薄弱,距离真正严格信贷管理以支持碳金融发展的要求还很远。因此,应当对该文件加以细化和完善,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信贷需求提供不同的信贷产品:如对效益好、讲诚信的绿色信贷项目所需贷款,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对资信好的自主创新碳交易产品生产企业优先核定授信额度,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对项目回收期长的重点碳减排项目提供全程的金融服务。

       市场搭建:多层次碳金融交易的国际经验中国应借鉴国际经验,积极研究国际碳交易和定价的规律和制度,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碳交易平台。开展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方式,丰富市场结构,实现碳交易的规模效应;着手设立中国CDM基金,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开展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服务,提高低碳资源的配置效率,丰富金融调控手段,提升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并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加快构建中国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完)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