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来了,控排企业怎么办?

2017-3-12 15:27 来源: 碳说 |作者: 付饶

碳交易来了,控排企业怎么办?


石油石化行业从业者们都有一个常识:一般同等热值的天然气比石油贵。引入碳交易后,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变化呢?这里有一个案例,是由中国石化提出的。可以给大家一点思考。

燃料 热值 碳排放
原煤 5000千卡/千克 1.76千克
天然气 9310千卡/立方米 2.18千克
石油 10000千卡/千克 3.07千克

以中国的某油田为例,外输原油价格2212元/吨,天然气2.16元/立方米。计算:碳价多少钱可以运行气代油项目?

根据上面的条件,我们可以算出,同热值情况下,537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1吨原煤,减少排放0.59吨二氧化碳,1074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1吨石油,减少排放0.73吨二氧化碳。

1074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为2319.84元。而1吨石油的价格为2212元,两者相差107.84元。而如果0.73吨二氧化碳的价格超过107.84元,也就是每吨二氧化碳价格为147.7元,考虑了碳的成本,则对于油田来说,销售天然气比销售石油更划算。

而目前中国碳市场试点中,一吨二氧化碳的价格峰值是50-60元,还没有达到过147元/吨。同样作为化石能源,天然气这种能源显然比石油和煤炭清洁。笔者认为,随着全国碳市场的成立,二氧化碳的价格有可能达到147元/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居民会考虑环境成本,用更多的天然气来替代煤和石油。而天然气市场占有率的上升,一个重要因素也在于此。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对油气生产企业来说,“碳交易”是关联生产数据和资产数据的一环,它和排污权、用能权等一道,是企业承担“外部效应”成本的一种方式。用好了“碳交易”的工具,企业可以比原来多一个渠道盈利,用不好这个工具,企业可能要增加更多的开支,成本陡升。

兄弟公司的做法值得参考。一些公司成立了以碳交易为主业的部门或子公司。这些公司或专注于开发与研究碳减排技术和碳资产,或专注于管理碳履约和碳交易相关的合同,或专注于研发与制造碳减排设备、承包与建设碳减排工程。这些业务都是为了让企业规避碳风险、降低碳成本、增加碳收益。为此,这些公司从华尔街高薪聘请碳交易操盘高手进行交易,在国内控股或持股一些碳交易所,建章立制未雨绸缪布局中国统一的碳市场,多数公司相关工作做了5年以上。

中国海油2007年起试水碳交易。开发国际碳交易规则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中国企业中属于先行者。但是由于市场因素和早期技术不够成熟等客观因素,中国海油在CDM项目中的收益并不高。目前,中国统一的碳市场可供交易的碳减排项目被称为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截至目前,我国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0个CCER方法学。经过初步筛选,其中有四分之一都适合海油用来开发成CCER项目。而一个CCER项目的有效期可长达10-21年,也就是说,海油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上有50个左右类型的减排项目有望成为企业的长期碳资产,内部调配后,可抵消企业排放超过配额的部分。如果充分开发,甚至可以通过出售这些“碳资产”获利。

不过,目前海油有可以开发的碳减排项目还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开发,在项目审批周期比较长的现状下,如何从体制机制上创新,使得这部分项目尽快开发,成为海油的决策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呼吁一个碳减排业务的专业平台在总公司层面被搭建起来。笔者希望,利用这个平台,能够充分研究和贯彻落实国家、地方、行业在碳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总公司层面的碳盘查,编制总公司碳减排报告;编制总公司年度碳资产开发计划、碳履约计划、碳交易计划;开发并维护碳减排的信息系统;组织开展碳减排相关工作的外部合作与交流,内部宣传与培训。

目前,海油发展下属的冷能利用研究所、节能减排检测中心、节能环保服务公司等机构已经施行了部分上述设想,不过层面还比较低。当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开市时,中国海油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需要我们持续追踪研究,进一步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

最新评论

引用 13522902258 2017-3-13 16:31
我们配合国家政策,付诸行动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