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发展简述

2017-3-1 07:06 来源: 易碳家 |作者: 鸿学院学员 许燕

启动全国碳市场的背景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 200 个缔约方国家签署《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一致同意努力限制碳排放、将全球升温控制在摄氏 2 度以内,力争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图为2100年全球碳排放预测(数据来源:Science)

根据《中国碳市场研究报告2017》①预测:到 2020 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 3.5万亿美元,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而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一大市场。


中国从2011年启动7个省市的碳市场试点以来,经过5年的探索,各试点省市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交易,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国家登记注册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为决策者在 2017 年推出并在 2020 年前争取全面实施全国碳市场树立了信心。

认识碳交易

图为认识碳交易 (来源:碳交易的发展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

建立全国碳市场的意义



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能够将碳资源形成有价的资产、资本、资金。即国家发放的碳排放份额+核证减排量成为企业的有价资产,通过碳市场平台汇聚成碳金融的资本市场,进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新的产业链;

碳市场的基本构成


制度体系

碳交易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3项核心制+2个支撑机制+1 套外围体系

图为“3-2-1”的碳交易制度体系 (来源:碳交易的发展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

 碳交易基本要素

图为碳交易基本要素

覆盖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行业。

纳入门槛:参与主体为 2013~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耗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碳市场交易平台

支撑工具:注册系统、碳交易系统、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系统等;

相关机构:中央、地方两级管理和监督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

调控机制:通过市场价格调控+配额储备调控+抵消机制(ccer)等措施防止碳价格的大起大落。

碳金融

碳金融服务:碳债券承销、碳投资顾问、碳基金、碳资产抵押、碳资产评估等;

碳金融交易服务:碳经纪、碳现货交易、碳拍卖、碳聚合、碳远期交易、碳期货交易、碳期权交易、ETF等;

个人碳市场业务:如目前蚂蚁金服集团在2016年8月正式上线名为“蚂蚁森林”的产品,是由中国企业所带来的全球首个大规模个人低碳行为与碳管理对接的中国产品方案。截止2017年1月31日开户数量超过二亿人。

碳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规划

1)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碳交易试点工作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开展碳交易的法律支撑普遍较弱;配额分配以历史法为主,在未来形势不明晰的情况下,企业担心现在减排对未来的配额分配不利;碳交易的数据基础薄弱,MRV 体系有待通过试点摸索不断完善并趋于统一。

二是在碳市场交易方面,大部分市场表现出流动性低,活跃度弱的特征;目前仍没有完成形成基于市场的价格机制;市场的透明度低,控排企业和投资者对碳市场的信心不足。

2) 中国碳市场预测

注①据世界银行测算,全球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预计为每年 7 亿至 13 亿吨,由此形成一个年交易额高达 140 亿-650 亿美元的国际温室气体贸易市场。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减排市场提供者之一,未来 5 年每年碳交易量超过 2 亿吨。到 2020 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 3.5万亿美元,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而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一大市场。

注②预计2017年统一碳市场全面启动后,每年配额发放约 30-40 亿吨,如果碳价在 20-50 元/吨左右,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预测,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规模可达 12 亿至 80 亿元。

而 2020 年之后,企业准入门槛会逐渐放低,年排放标准煤 1 万吨的门槛将降为 5000 吨,届时将有 10 万余家企业参与到碳市场交易中来,涵盖目前八大高排放工业行业之外的企业,并且将会引入期货及其他新型碳金融衍生品,碳交易市场会更加活跃,交易规模将会放大到 600 亿-4000 亿元。

此外,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空气污染治理等相关概念都可以与碳市场挂钩,甚至低碳经济可能影响到各行各业,给碳市场带来充足的拓展的可能。

尽管目前碳交易行业还很小,但其在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却非常巨大。

预计2017-2018是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培育期,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体系建设与完善,企业对碳市场认识的逐步加强,围绕碳市场各项建设的落实。

2019-2020年,由于面临2020年40-45%减排目标的大限压力,同时企业经历了2年的适应期,全国统一碳市场将逐步步入正轨,相关业务逐步推进,碳价可能会进入波动幅度增大、价格上涨阶段。

2020年以后,碳价有可能向着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的“200-300元每吨”的“未来碳交易的理想价值”靠近。

需要强调的是,在基础层面也就是制度体系与碳市场平台建设阶段,不应过度发展碳金融,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最终本末倒置。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