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制度助力空气治理

2017-1-13 08:54 来源: 普华永道中国

2016年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城市(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再现严重的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之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例如,北京空气污染程度将近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设最高上限的20倍。

我们并不是不清楚“巨霾”的源头,空气污染物的来源虽多种多样,主要是工业生产如发电、钢铁水泥等燃烧煤炭产生的污染气体。资源禀赋的原因,我国煤炭产量丰富、相对便宜,2015年煤炭占全国一次化石能源消费的64%2。2016年下半年随着全球钢铁等能源价格回升带来的重工业的复产是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煤炭使用、发展替代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已迫在眉睫。2017年1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升到15%以上。清洁能源将是“十三五”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

气候、能源与环境协同治理

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燃烧时的另一伴生气体是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之一。大量温室气体积聚大气层中使得地球表面升温形成温室效应,破坏气候条件并使得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中国已经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国家, 2015年12月,中国签署了《巴黎协议》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二氧化碳排强度比2005年下降60% - 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了《巴黎协定》,承诺将积极做好国内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

气候变化是全球议题,环境问题是地区问题,能源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相关政策实施可以实现协同效应。

排放或污染企业大都是大型的能源密集型工业企业,用电用能大户。限制这些企业的碳排放也就迫使它们提高能效,减少煤炭的消耗,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物排放。所以,合理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一样可以达到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

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国家推行的一项重要节能减排政策,该机制通过给碳排放权定价有效实现环境成本内生化。碳价也将成为企业管理、投资的一个重要指标。

市场发展的挑战

碳市场通过“总量控制和交易”的方式来调节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总量控制”是指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交易”是碳指标的买卖,通过市场调节实现成本最低。自2013以来在7个试点地区先后建立独立的碳交易市场,国务院已将“推进碳排放权交易,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纳入十三五规划。

碳排放交易制度助力空气治理


全国碳市场体量大、涉及行业企业众多、排放数据精准获取难,从试点到统一市场过渡困难重重。

试点阶段已经有2000余家企业参与其中,交易规模逐渐增大,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七个试点碳市场累计交易量达到6200万吨,成交额达到18.9亿人民币3。 交易产品目前以现货为主,随着交易产品的增加二级市场的发展,全国碳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至4000亿人民币4。市场交易的碳指标主要分为两种:碳配额(Allowance)与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5。碳市场以碳配额交易为主,CCER等灵活市场也将为低碳、节能、环保技术提供新的融资途径。

全国碳市场首批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8大重点排放行业涉及18个子行业。汽车生产和进口企业也很可能作为子市场被纳入到全国碳交易体系中去。预计有万家企业将被强制纳入,未来覆盖行业将继续扩大。

无论是碳配额还是CCER,它们是基于一定政策目标和技术标准计算出的特殊资产,具有价值。政策的稳定性及企业数据的可靠性是碳市场得以存续的基础条件,碳排放数据的报告及核查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具有碳市场专业人才依然稀缺并集中在少数地区,碳市场培训教材缺乏针对性且标准不一。为保障全国碳市场的平稳运行,有效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储备工作仍需继续。

在这样的背景下,普华永道碳市场专家和中创碳投公司共同完成了《中国碳市场培训体系及人才管理体系提升建议报告》,报告着眼于分析当前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的需求和问题,首次对碳市场核心知识要点进行全面梳理,开发了以在线考试系统为基础的评估系统,并讨论了温室气体报告与核查专业化的途径。报告还针对碳市场培训教材、在线考试系统和人才管理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建议。本项目得到了英国大使馆繁荣基金的支持。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