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GCP)更新了全球碳图册,发布了《2016年全球碳预算报告》,指出全球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在2015年没有出现增长,预计2016年仅有轻微增长,使得全球
碳排放连续三年几乎零增长。来自全球54个机构的人员参与此项工作,同名文章发表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上。有关全球碳排放的最新结论涉及以下几方面。
1、化石燃料和工业排放
化石燃料燃烧和
水泥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在2015年没有增加,共有9.9±0.5Gt C(36.3 Gt CO2)排放到大气中。过去两年的排放量是人类历史上排放最高的两年,比1990年高60%。2015年,煤炭燃烧、石油、天然气、水泥和天然气燃除产生的排放量分别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41%、34%、19%、6%和1%。预计排放量在2015年将增加0.2%(范围为-1.0%~+1.8%)。
2、区域化石燃料排放
2015年,全球CO2排放量的主要贡献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国(29%)、美国(15%)、欧盟28国(10%)和印度(6%)。这些国家在2014—2015年的排放增速分别是中国(-0.7%)、美国(-2.6%)、欧盟28国(1.4%)和印度(5.2%)。2014年,全球人均碳排放为1.3 t C/(人·年),中国为2.0 t C/(人·年),美国为4.5 t C/(人·年),欧盟28国为1.9 t C/(人·年),印度为0.5 t C/(人·年)。
3、基于消费的化石燃料排放
基于消费的排放将排放分配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终端,而不是它们的生产端。从非附件B国家转移到附件B国家的隐含贸易排放在1990—2007年每年增加19%,但此后下降为每年增加4%。
4、土地利用变化的排放
2006—2015年,森林砍伐和其他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CO2排放量平均为1.0±0.5 Gt C(3.3±1.8 Gt CO2),约占人类活动(化石燃料燃烧、水泥生产、土地利用变化)所有排放量的10%。2015年的排放量为1.3 Gt C,显著高于十年平均值,主要因为南亚森林砍伐边界火灾的增加,以及2015—2016年强厄尔尼诺(El Niño)导致的干旱所致。
5、排放途径
目前的化石燃料排放轨迹正远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使用的碳密集程度最高的排放情景。目前的排放轨迹符合到2030年的《巴黎协定》的国家自主贡献预案承诺,但是不符合将气候系统稳定在比工业革命前高2 ℃以下的长期目标。
2006—2015年,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总量约有56%累积在大气中,27%累积在海洋,17%累积在陆地。在此期间,自然碳汇的规模有所增加以响应增加的排放量,但增长的年际变率很大。2015年,陆地碳汇的估算是过去60年研究记录中显著较低的一年。
7、大气CO2浓度
大气CO2的年际增长速率为6.3±0.2 Gt C,相当于大气浓度增加2.97±0.09 ppm。这一增长远远高于2006—2015年每年平均增长4.5±0.1 Gt C的增速,是厄尔尼诺期间较低的陆地碳汇的结果。2015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平均超过399.4±0.10 ppm,并在2016年继续增加。
8、累计碳排放
累计碳排放是一定时间段CO2排放量的总和。1870—2015年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产生的累计排放为410±20 Gt C(1502 Gt CO2),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累计排放为145±50 GtC(531 Gt CO2)。累计排放量四舍五入了近5 Gt C。1870—2015年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累计排放总量为555±55 Gt C,划分到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分别是235±5 Gt C、160±20 Gt C和160±60 Gt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