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江苏省党代会报告的一个鲜明特点。报告提出,生态环境是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的突出短板,必须摆在重中之重。
镇江市委书记夏锦文认为,党代会报告空前着墨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绿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凸显了江苏省委对当前生态环境严峻现实的高度警醒、对未来五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
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全省唯一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市,镇江最大的特色就是生态。镇江全市共有235座山体,主城区就达26座,河流达60余条,总长700余公里,素有“天下第一江山”和“城市山林”的美誉。2015年11月15日,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镇江作为中国长三角地区唯一受邀城市,在大会上分享经验。
夏锦文说,生态已成镇江最具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发展优势。近年来镇江牢牢坚持生态领先特色发展,以探路姿态和务实作为,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创新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014年,镇江在全国42个低碳试点城市中率先提出2020年左右实现碳峰值,比全国目标提前10年。围绕“率先达峰”,镇江以 “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为基础,推进城市
碳排放峰值倒逼、项目碳排放评估、区县碳排放考核和企业
碳资产管理系统开发等“四碳创新”。
2015年,镇江进一步整合国土、环境、产业、
节能、
减排、降碳等数据,打造全国第一朵“生态云”,通过建立数据、管理、服务、交易、查询5个中心,实现重点污染企业、重要水体山体、大气等实时在线监测,全面直观反映生态资源和环境承载。
今后镇江将继续深化“四碳创新”,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六大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制定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制度,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项目;在全国率先出台并试行部门和企业两个层面的碳统计方法制度,以县域为单位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考核;对48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开展煤电油气消耗及生产过程碳排放在线监控,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碳精细化管理。
夏锦文说,生态文明是检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试纸,也是面向未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镇江要以扎扎实实的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突出低碳转型,最终落脚为可感可见的民生福利。
一是全力办好镇江国际低碳技术产品交易展示会。按照“国际有影响、国内创一流”的目标定位,通过搭建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展示与交易平台,促进低碳技术落地转化,引导低碳项目投资与合作,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力争办成镇江低碳发展的“金字招牌”。
二是全面优化生产力布局。围绕构建“两横两纵”的“开”字型生产力布局,打造沿长江、沿沪宁线、沿运河、沿扬马线四条发展带,构建主城“一核四区”经济板块新格局。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海陆空”和智能电气为特色,打造两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全域旅游为重点,打造千亿级现代旅游业。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提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深入推进江海河联动、港产城融合。加强岸线资源优化整合,完善临江临河港口、产业、城镇布局,强化“铁、公、水”网无缝衔接,在沿江沿河建设一批港产城融合试点小城镇,推动镇江港与上海港、宁波港等海港战略合作,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