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要来了,“滚动履约”真的是个好办法吗?

2016-11-24 11:25 来源: 南方能源观察 |作者: 赵希

全国碳市场滚动履约


距离2017年全国碳市场的正式启动时间越来越近,游戏规则仍未明晰。目前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正在考虑一种新的履约方式“滚动履约”,以期解决以往集中履约引发的种种问题。目前,无论是控排企业、金融机构、交易机构还是地方政府都在焦急观望中。据记者访问的多位了解国内碳市场的专业人士,均对这一方法将产生的实际效应表示疑惑。

什么是滚动履约

“滚动履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四川发改委副主任代永波在《实施滚动履约的碳交易市场机制设计思考》一文中提出。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现行碳交易市场的履约方式“集中履约”,即所有企业在同一时段内向政府主管部门上缴与自身上一履约周期内碳排放量等量的碳配额,指出了其引发的一些问题:履约期量价齐升现象明显、推迟完成履约现象普遍、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受到制约。基于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实施滚动履约的想法,即分行业、分批次地进行配额分配和履约。具体而言,对于每个控排企业,配额发放与履约的周期仍为一年,但对不同行业,这两项工作开展的时间点将有所区分,故对于整个碳市场,一年中可能每个月都需进行配额分配和企业履约。

这一想法得到了政策制定者的认可,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曾在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国家正在研究“滚动履约”这种全新的制度,希望这一做法改善市场因集中履约而出现的交易量集中爆发性增长的现象。在现行的各试点市场中,控排企业多选择在履约期前集中交易,造成了碳配额价格(以下简称“碳价”)在履约期前后大幅波动、而在非履约期较为平稳。

蒋兆理指出,这种不均衡会引发多个问题:一方面集中履约导致第三方核查机构在履约期前后人员紧缺,而在一年其他时间较为空闲,这种极不均匀的工作强度可能会导致核查工作由非全职专业人士从事,无法保障MRV(核算、报告与核查)的质量;另一方面,碳价在履约期前后大幅波动,不利于吸引金融机构投资。而采用滚动履约,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并且,对于监管部门,平均的工作量将更利于其开展工作。

但对“滚动履约”这种模式,大多业内人士持迟疑态度。虽然其或将带来上述好处,但随之也会引发新的问题。受访的几位业内人士表示,实施滚动履约后,可能发生三种情景:

滚动履约的三种情景

情景一:碳市场被分割成多个行业市场,价格波动增大

分析目前各试点的情况,大部分控排企业习惯在履约期前集中交易,完成清缴,在其他时间较少交易。处于履约期初期的企业,如果交易模式不变,则会出现在临近履约期时,仅当期需履约的行业积极参与交易,其他行业则较为消极。如此一来,交易仍较集中,只是从之前的一年一次变成一年多次。以往的集中交易是所有行业都参与,而现在的集中交易则仅发生在同一履约期内的行业间。即有可能从原来所有行业间的碳交易转变成行业内的碳交易,缩小了碳市场的范围,减弱了碳市场的流动性。另外,由于各行业的碳配额分配方法不同,不同行业间配额的供需关系也会有所差异,若实施滚动履约,碳配额价格可能在每个行业的履约期前后都出现较大波动,并在不同行业间形成不同的碳价。

情景二:各行业通过互借碳配额完成履约,总量控制难达成

随着控排企业以及投资机构对于规则以及市场的熟悉,可能出现另一种情景,即分属不同履约期的行业开始考虑互借配额。例如,当期需要履约的行业A,可与下期将履约的行业B达成协议,先由B借一定量的配额予A,帮助其履约,随后A收到新发配额,再按协商归还,或再借一定量的配额给B。由于配额多为免费发放,这种方式的履约成本较低。同理,一年内,各控排企业会采取这种互借配额的方式,完成履约。由于各行业发放配额时间不同,实际履约将部分依靠发放的未来配额。如此循环,通过向未来借配额的方式履约,将影响总量控制目标的达成,并且不利于政策制定者分析市场配额发放的真实盈缺程度。

情景三:若给配额贴上时间标签,系统运行更复杂

给不同年份发放的配额规定使用期限,可能可以避免情景二的出现,但会引发新的问题。若规定当年发放的配额只能在固定年限使用,会导致配额在到期前被大量抛售,价格波动大;若不同时间的配额可按一定比例兑换,一方面仍会出现配额在贬值前被大量抛售的情况;另一方面,给配额新增时间标签,会增大市场运行的复杂性。

滚动履约的好处较为有限

除了上述三种情景的设想,滚动履约带来的益处也较为有限,一方面其不一定会减轻政府监管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无法激活碳市场的金融属性。

按照设想,滚动履约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均衡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工作量,但对于地方政府部门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履约任务虽然要由控排企业完成,但在碳市场建立初期,来自地方政府的引导工作至关重要,若将以前一年只需组织一次的清缴工作,分散成一年多次组织,可能会影响部门全年其他事务的开展。

按照各试点的经验,虽然在配额清缴的第一年,出现了配额清缴工作的延后,但随着经验的积累,随后两年均能按时完成工作。至于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工作质量,一个完善的审核制度可能更为重要,即需要明确规范的审核内容、程序、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人员素质只是影响核查质量的因素之一,其专业性与兼职核查并不矛盾,核查人员在非核查期也可以考虑开展其他与碳减排相关的工作。

碳核查又名碳审计,其与现在运行成熟的各项审计工作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果换个角度,参考现在的审计工作,考虑如何发展、完善碳审计体系,让其更好地适应并监管市场,而不是改变市场规则迎合碳核查的需求,可能是另外一种解决方案。

而对于集中履约会制约碳市场作为金融市场发展特性这一说法,也有待商榷。兴业研究的研究员汤维祺指出,碳交易的初衷是为了控制碳排放总量,降低减排成本。为完成这一目标,碳金融市场随之而生,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平抑价格波动、降低碳价格变化对企业的影响。通过发展碳远期、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可以吸引投资机构进入,便于其锁定未来碳价、降低风险,形成较为稳定的碳市场,有利于碳资产的管理;同时,更可靠的碳资产管理,也会促使企业供更多的配额给金融机构,从而增加碳市场的流动性。如此可见,碳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是碳金融市场繁荣的关键,也是平抑价格波动的有效工具,如何建立更完善的碳金融体系可能是更需要考虑的方向。

除此之外,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碳市场初期设计滚动履约这么复杂的游戏规则,十分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由于没有经过试点的检验,一旦在全国实施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些困扰,尤其是面临配额分配周期非自然年的众多企业,其在生产计划方面可能需要做出更多调整,不利于碳交易在初期的推行。

截至目前,各行业配额分配的方法、试点地区与全国市场配额衔接的方法、金融产品的种类与规则等政策还未有定论。控排企业,交易的主体,如何为其提供更简单易懂的交易规则;金融机构,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如何为其提供更灵活的投资空间;监管部门,市场的维护者,如何为其提供更有效的管理制度可能是当下急需思考的问题。

最新评论

引用 匹夫眼中大趋势 2016-12-14 07:56
再好政策没有强有力的贯彻执行人员也是空中楼阁!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