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喀什会议对《巴黎协定》后续谈判作出规划 ——中国代表团谈判代表解读会议成果

2016-11-22 13:03 来源: 中国国际法前沿

马拉喀什会议对《巴黎协定》后续谈判作出规划


经过12天的密集磋商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马拉喀什会议于当地时间19日凌晨3时闭幕,比原定闭幕时间推迟了9小时。尽管如此,这次会议仍然创下近十届会议结束时间最早的纪录,足可见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复杂与胶着程度。

联合国气候变化马拉喀什会议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22次缔约方会议、《京都议定书》第12次缔约方会议暨《巴黎协定》第1次缔约方会议。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公约附属履行机构(SBI)第45次会议、公约附属科技咨询机构(SBSTA)第45次会议和《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APA)首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马拉喀什会议是《巴黎协定》生效后的首次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各方将其称为“落实的会议”(COP of Implementation)和“行动的会议”(COP of Action)。这次会议究竟达成了哪些成果?与会中国代表团的谈判代表对会议成果作出以下梳理:

首先,召开《巴黎协定》首次缔约方会议,对后续会议作出机制安排。

在国际社会各方推动下,《巴黎协定》在通过不到一年后、于11月4日生效。11月15日,《巴黎协定》首次缔约方会议顺利开幕,随后举行了高级别会议。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内的近70名国家元首和首脑、以及其他各国部长级代表出席会议并致辞。根据巴黎大会的决定,《巴黎协定》相关实施细则的谈判结果应在《巴黎协定》首次缔约方会议上通过。但由于协定生效进程大大提速,在本次《巴黎协定》首次缔约方会议召开之际,实际谈判尚未完成。为了解决这个“幸福的烦恼”, 马拉喀什会议通过有关决议,对后续谈判作出了程序和机制性安排。一是授权有关谈判继续在《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和公约附属机构下以包容、公开和透明的原则进行,确保未参加《巴黎协定》的公约缔约方能够充分参与后续谈判。二是对《巴黎协定》首次缔约方会议作出阶段性休会安排,为实施细则的谈判留出充足时间。继本次会议作为《巴黎协定》首次缔约方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后,《巴黎协定》首次缔约方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将于2017年举行,盘点谈判进展情况。《巴黎协定》首次缔约方会议第三阶段会议将于2018年举行,届时将通过实施细则。

其次,进一步规划《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后续谈判任务,制定谈判时间表和路线图。

《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后续谈判已于2016年5月正式启动,各方在马拉喀什会议上继续就国家自主贡献、透明度、全球盘点、促进实施和推动遵约、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议题进一步交换意见。发展中国家表示《巴黎协定》后续谈判应反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透明、包容方式推进,强调资金和技术支持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减缓和适应行动的关键。会议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后续谈判作出规划,制定了较为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包括召开附属机构和缔约方会议、准备技术文件、召开研讨会等。会议还为各缔约方布置了“家庭作业”,请各国按照规定期限分别就国家自主贡献、透明度、全球盘点、遵约、适应、资金等谈判议题提交国别提案。

第三,通过《马拉喀什行动宣言》。

11月17日,会议通过《马拉喀什行动宣言》,强调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重申支持《巴黎协定》,强调各方应当作出最大政治承诺,并付诸于行动来落实《巴黎协定》。《马拉喀什行动宣言》不是一份法律性文件,并非由各缔约方谈判达成,而是由主席国摩洛哥在征求各方意见后起草,最后在大会上宣读通过。这份文件旨在凝聚政治动力,呼吁各方继续合作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号召各方积极采取有效减缓和适应行动。

第四,加强2020年前行动。

马拉喀什会议期间召开了关于加强2020年前行动力度和支持的“促进性对话”。会议也通过决议对2018年促进性对话的召开作出筹备安排。总体看,由于各方关注焦点在于《巴黎协定》的生效和后续实施,2020年前行动在本次会议上未得到充分重视。会议闭幕式上,包括“基础四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发言表示,希望各方能继续增强对2020年前行动的重视。

第五,动员全球各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马拉喀什会议期间举办了“全球气候行动”系列活动,动员地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11月17日,两位高级别“气候倡导者”—摩洛哥环境部长海蒂和法国气候变化大使图比亚娜—联合主持了“全球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并通过了“全球气候行动马拉喀什合作伙伴”平台。会议期间,各方还启动了“生物燃料平台”、“国家自主贡献合作伙伴”、“非洲农业适应”等多个行动倡议。
 
中国代表团在马拉喀什

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是马拉喀什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任代表团第一副团长,中国驻摩洛哥大使孙树忠、发改委气候司巡视员谢极、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茍海波任副团长。中国代表团在马拉喀什会议期间积极深入参与各项议题的谈判和磋商。全会会场、各议题非正式磋商、“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立场协调、“基础四国”会议等场合都留下了他们敬业而忙碌的身影。中国代表团积极建设性参与谈判,与各方深入交换意见,推动各方相向而行,最大程度达成共识。

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在“中国角”举办了生态治理、碳市场、绿色技术创新实践、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等主题边会和研讨会,这些丰富多彩的系列边会活动向全球讲述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故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努力的重要窗口。
 
中国代表团第一副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与会期间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表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识,向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潮流。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中国国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近年来,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了重要领导力,中方愿与美国新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继续开展对话和务实合作,更好造福两国和各国人民。

“成功但不圆满”的马拉喀什会议

11月7日马拉喀什会议开幕时,会场充满乐观情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已正式生效,速度之快远超预期;会议正式开幕前举行的部长级预备会上,与会50多个国家的部长们已达成共识,认为本次大会应该是一次落实行动的会议;在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上一直“口惠而不实”的发达国家,在会议前夕拿出了兑现资金承诺的路线图,发展中国家虽然质疑该路线图的资金来源和统计方法,但也认可发达国家在兑现资金承诺方面迈出了一步。

会议期间美国大选结果揭晓对马拉喀什会议造成了一定干扰,美下届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何去何从成为会议“议程外”的关注热点。由于美当选总统特朗普竞选时声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许多人担心其当选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造成负面影响,据报道还有美方与会NGO代表泪洒会场。面对疑问和忧虑,会议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回应。会议通过《马拉喀什行动宣言》,会议期间《巴黎协定》批约方数量不断攀升。截至会议结束,已有111个国家批准了《巴黎协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5%以上。美国、墨西哥、德国、加拿大在会议期间向秘书处提交了2050年长期低排放战略。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遵守承诺实施《巴黎协定》不仅是美国的责任,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将与美国开展对话督促其采取气候行动。中方代表团也多次表示,无论美国气候政策是否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不会改变,同时中方也愿意继续与美国新政府就气候变化问题开展对话与务实合作。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用“成功但不圆满”来评价马拉喀什会议。他表示,本次会议发表了《马拉喀什行动宣言》,表明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协力落实《巴黎协定》,为全球继续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树立了信心。会议通过了《巴黎协定》生效和实施的相关决定,均衡反映了各方立场。同时,他认为,此次发展中国家对资金等问题的关切虽然得到一些回应和安排,但力度并不令人满意。与会各方决定加强下一步工作,早日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资深的中国谈判专家曾经将气候治理进程喻为农业收成,每年也有“大小年”之说。从会议成果来看,马拉喀什会议会议虽然不如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那般摘取“巨大的果实”,可谓气候治理的“小年”,但“小年也有大作为”。中国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努力、大力争取,推动马拉喀什会议在确保未来全球气候治理符合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的正确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