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C官员:中国绿色金融参与者呈多元化趋势

2016-11-18 17:31 来源: 财新网

IFC官员中国绿色金融参与者呈多元化趋势


“随着中国绿色市场日益蓬勃及政府的重视,绿色产业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开始更加成熟,中国绿色项目逐渐覆盖更多行业,融资的主体更加多元化;银行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由绿色导向逐渐变成市场导向,差异化竞争的意识逐步增强”。国际金融公司(IFC)金融机构局气候变化融资及咨询业务中国负责人何懿伦11月15日在2016年国际金融公司CHUEE项目顾问委员会年度会议上表示。

国际金融公司中蒙韩首席代表安赛盟也认为,私营部门在发展绿色金融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非常核心的作用,通过利用银行、政府,尤其私营部门的力量,绿色金融可以取得成功。

据介绍,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CHUEE项目)是国际金融公司于2006年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要求,针对国内工商企业及事业单位提高能源效率,利用洁净能源及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而设计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据项目顾问委员会主席、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副司长张政伟介绍,截至目前,CHUEE项目共批准贷款231笔,信贷总额约62亿美元,调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投资153亿美元,帮助中国实现了22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年温室气体减排,相当于每年关闭46个十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该项目合作银行从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浦东银行扩充到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日照银行,支持对象从钢铁水泥化工等大型企业扩展到中小企业。

何懿伦表示,CHUEE项目积极地和市场各相关方沟通,寻找创新且可行的市场机制推动气候变化融资发展。在2014年,IFC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开发产品增加商业机会,这是IFC在中国排放权交易计划上第一个启动项目。

IFC金融机构局东亚太平洋区中蒙业务负责人徐伟川指出,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仍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这一缺口大概6000亿美元左右。从资金的来源方面来讲,可能有几个途径。首先是间接融资贷款,第二是债券融资。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发展绿色债券的市场,大概总额为1200美元,占全球的绿色债券发行总量的40%。第三个融资渠道要拓展产业基金来源。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称,IFC刚引进能效信贷的时候,“能效”两个字在中国仍不为人熟悉。到目前为止,中国整个能效方面的融资不良率只有0.2%左右,整个绿色信贷的不良率0.4%左右。在她看来,能效还要看能源流,也即能源的辐射和使用,整个设备和生产运行的过程。能源流技术风险要进行控制。融资的时候做到两个线的控制,一个是对现金流的控制,一个是对技术、路线、生产进行控制,这样可以使隐患贷款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