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绿色碳基金的市场前景

2014-1-18 02:15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碳交易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早已经驱动了国内外商业力量的介入。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外国投资机构也闻风而动。此前,爱尔兰碳银行有限公司就与中信集团宣布,将共同搭建一个自愿碳减排交易平台在中国开展业务。

目前,由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无需为碳排放设定上限,然而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经在不同场合强调,允许“在一定的、有条件的区域内开展碳交易”。

虽然尚无一家机构打出“碳交易”的牌子,但这些机构负责人的公开露面,言必提“碳交易”。在政策法规配套未到位的情况下,这些机构都选择了“伺机而动”,以便机会成熟之时抢占先机。

作为目前国内惟一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碳基金,绿色碳基金也已具碳汇交易市场的雏形。

根据绿色碳基金下一步的发展构想,在国家配套政策成熟之时,企业所获得的部分碳汇就有可能成为商业性项目,通过绿色碳基金进入市场。届时,绿色碳基金将依照国际碳基金的操作模式,例如组建基金公司来进行管理。

由于造林土地有限,林业碳汇也因此非常有限,相比较经济成本高昂的工业减排,林业碳汇无疑为企业提供了最佳获益渠道。

目前,围绕碳汇计量和监测方法问题,中国绿色碳基金已经邀请了曾经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的专家张小全,在CDM碳汇项目机制基础上组织团队研究编制了《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在《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基础上,徐顺东也希望能够尽快出台符合温州林业发展实际的碳汇计量标准。受温州林业局委托,浙江林学院已经开始着手帮助设计“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估计最早于今年年底完成。

面对标准制定,专家对于标准制定的第三方认证提出了担忧。“目前,国内还没有具备资质的针对林业碳汇项目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国内针对林业碳汇项目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刚刚起步,还需营造环境促进发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