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10年全美行业数据实证研究
图片来源: www.taopic.com
气候
政策影响污染物协同排放,带来的协同效益的分布引发了环境权益的
问题,当前工业企业二氧化
碳排放的污染物协同排放情况如何?污染工业分布是否存在不公正现象?Boyce和Pastor发表在climate change上的Clearing the air: incorporating air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to climate policy一文提供了美国全国范围内不同部门工业点源协同污染物(包括常规污染物和空气毒性物质)排放强度和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
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大气污染物的数据收集。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来源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温室气体报告程序(GHGRP)发布的2010年美国大型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企业级的污染物排放数据来源于NEI的报告,环境标准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研究使用了2008年的污染物排放数据(通过2008年、2010年碳排放数据相关性分析表明污染物年际排放变化很小)。人口数据来源于美国社区调查(2005 - 2009)的数据。空气毒性物质排放数据主要来源于2007年EPA根据美国毒物排放库 (TRI)中417种毒性物质计算的的风险筛选环境指标(RSEI)数据。最后构建的数据集包含了1542个工业企业,占GHGRP数据库二氧化碳排放总数的66%,主要包括了发电行业、石油精炼行业、原生金属制造行业、化学制造行业、非金属矿物产品制造行业、
造纸行业、食品制造行业和
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共8个工业行业。
工业企业的协同污染物排放强度为污染物排放量与碳排放量的比值,特别的,对于空气毒性物质由于RSEI已经进行相关测算因此分别使用排放量,毒性权重排放量和人体健康影响共三个估计计算污染物排放强度。此外政策公平性通过测算工业企业协同污染物影响范围内的非洲裔美国人、拉丁美洲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数和家庭收入在联邦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分布状况来评估,对于空气毒性物质根据RSEI数据计算的影响范围进行计算,对于PM2.5采用2.5公里半径范围。
结果分析了各行业常规污染物/有毒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差异,空间分布的结果发现空气毒性物质和PM2.5均不同程度对
有色人种和低收入人群存在很强的影响,尤其在石油精炼行业、化学制造行业和发电行业,最后讨论了在气候政策设计当中应当考虑协同效益以推进政策的效率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