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

2016-10-10 23:15 来源: 哈佛碳排放报告

碳排放产生于各种工业活动的生产环节(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然而工业活动 所生产的产品最终将用于建筑、机械以及居民消费等各类终端消费环节,通常消费环 节与生产环境具有跨区域甚至跨国别的差异。将生产环节的直接碳排放分配到消费 端,这种消费视角的碳排放又称为“消费视角排放”14或“碳足迹”15。对于单个产 品,采用生命周期核算方法可计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整个产业链的碳足迹,对区域和国 家而言,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方法可计算区域和国家由于国际贸易产生的碳足迹,从 而把由用于别国消费而产生的碳排放定量化。
 
在国际贸易中,广泛存在制造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而最终消费位于发达国家的情 况。由于发达国家消费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而造成的在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可 看作是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链生产端的外包而形成的对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转移,这 一“隐含碳排放”由于涉及到碳减排的国际责任而备受关注。
 
由于具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是全球制造业集中的区域。因此 中国生产了大量用于其他国家消费的产品。本研究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 排放在2007年(有多区域国际贸易数据的最近年份)高达19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全 球碳排放第四大国印度一年的碳排放总量。其中,进口产品的隐含排放(2亿吨二氧化碳)远小于出口产品的隐含排放(17亿吨二氧化碳),说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 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向中国转移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西方发达国家是主要消费国,其中美国消费占中国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的24%,其他主要的消费国包括日本(9%), 德国 (5%), 韩国 (4%), 英国 (4%)和俄罗斯(3%)。欧盟国家和其他亚洲国家分别消费了中国贸易隐含排放总量的25% 和15%。与之相对应,中国是这些国家进口贸易的主要进口国,进口自中国的产品的隐 含碳排放占日本贸易隐含排放的48%,占美国贸易隐含排放的44%,占俄罗斯贸易隐含 排放的42%。换言之,这些发达国家通过贸易转移的隐含排放中,有近一半转移至中国。
 
2013年中国由于国际贸易造成的隐含碳排放总量大于日本全年的碳排放总量,相对于 全球排放量第五位的国家。中国贸易隐含碳的减排责任分配成为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 议题:西方发达国家是否应该就自身消费所造成的在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负责?如果 减排责任属于消费国,那么如何采用跨国际的减排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开展这 些讨论需要首先进行详细的消费视角排放核算,量化国家的消费视角碳排放及国际贸 易间的碳排放转移。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转移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转移,其线条的粗细表示隐含碳数量,线条的颜色表示贸易产 品的生产国,如黄色线条表示中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品的隐含碳。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