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碳市场渐行渐近,碳资产管理和新能源受益

2016-9-26 17:11 来源: 平安研究

气候变暖倒逼温室气体减排,《巴黎协定》确立2020后全球气候治理框架。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造成海平面上升等系列问题,而人为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被归为主因。《巴黎协定》形成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明确未来全球温升控制目标为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不超过2摄氏度,并力争实现不超过1.5摄氏度。根据世界银行测算,为实现这一目标,2050年全球CO2排放应在2012年540亿吨的基础上削减320亿吨,至220亿吨的水平,全球范围内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碳交易应运而生,全球市场交易规模峰值超万亿元

碳交易能够在控制碳排放总量的同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使得减排的成本最低化,目前欧盟、澳大利亚、美国加州、中国七个试点省市等均采用了碳交易模式,碳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8%。2011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达17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万亿元,对应的碳交易量为102.8亿吨CO2当量。近年全球交易规模大幅回落,但仍有5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

欧盟占主导地位,当前面临供需失衡的挑战

欧盟2005年正式启动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采取“总量控制与交易”模式,至今运行11年。2011年EU ETS的配额市场达到1478亿美元的峰值规模,占全球碳市场总交易规模的84%,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是EU ETS近年也面临挑战,过于宽松的配额制定、欧债危机带来的欧盟碳排放需求不振以及抵消机制的过度使用等使得EU ETS配额供大于求,碳价处于低位。

中国七试点稳步推进,千亿级的全国统一碳市场渐行渐近

2013年以来,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陆续成立,2015年七试点配额成交量和成交规模分别达3786万吨和10.04亿元,截至2015年底累计配额成交量和成交规模为6758万吨和23.25亿元。随着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以及现货远期等品种的推出,国内碳交易试点市场活力明显提升。根据有关规划,2017年将启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试运行,首批纳入控排企业7-8千家,配额总量高达50亿吨,现货交易规模有望达50~100亿元。未来衍生品市场放开后,衍生品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2500亿到5000亿元。

碳资产管理公司和新能源产业受益

我们认为,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主要的受益方有两类,一是低碳排放的新能源产业,二是在碳交易整个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碳资产管理公司。对于碳资产管理公司,随着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以及交易规模的扩大,龙头企业业务规模将快速放大,有望成为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运营企业则有望通过CCER开发获得额外收益,其中风电运营的受益程度较高。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