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盘活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盘棋”?

2016-9-12 13:49

生态环保引领转型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两年有余,从以往的“分房而居”逐渐变为“亲如一家”,三地多个领域的一体化进程中都取得了进展。

来自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按可比价格计算,京津冀三地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6.7%、9.2%和6.6%。

在这背后,是三地在一体化进程中对其战略定位逐渐明确,更是环境保护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倒逼作用促进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不断加强。

明确定位和任务目标 发展更强调环境红线

协同发展始于生态环保,破局的关键也在生态环保。

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首次将大气、水环境质量以及煤炭消费和用水量等资源和环境指标以具体指标的形式进行量化。

从地方实践看,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的定位和目标更加明确,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

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的同时,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产业禁限更加针对非首都功能。需要执行禁限的制造业小类由242个增加到416个。

河北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明确各市县主体功能定位的同时,要求到2017年底,压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水泥产能6000万吨,削减煤炭消费4000万吨,压减平板玻璃产能3000万重量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0%以上。

天津市审议通过的《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同时提出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0%。

将生态环保的红线作为门槛的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发展过程中的协同机制也在建立。

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签署的《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提出,针对可能对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重点行业规划、园区建设规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环评会商。

生态环保贯穿始终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相比北京,津冀两地特别是河北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处理好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三地的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加快。

淘汰和腾退,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河北要补发展水平的短板,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如何去产能是第一位的任务。”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表示。

在去年压减钢铁产能1360万吨基础上,河北今年将压减炼铁产能1726万吨、炼钢1422万吨、煤炭1309万吨,化解过剩产能力度与去年相比明显加大。同时,张家口、保定、廊坊三市将研究制定钢铁产能的全部退出方案。

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一方面改善了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则为发展赢得了更大空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快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1297项,成交额达49.5亿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划框和定位,承接了更优质的产业资源——

承接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不能是污染的再次转移,同时要符合地区发展的功能定位。

作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天津市蓟县确定了承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外溢功能重点地区的目标,对入驻项目的挑剔则近乎苛刻,确定只引进八大类项目。

蓟县对于引进项目的限制,符合《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要求:严格执行京津冀三省市发布的产业负面清单,严禁超出本地区环境承载能力的项目落地建设。

用环境承载能力为地方承接项目划框框,换来的是京津冀三省市更多的高端产业投资。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旅游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6%和39.1%。天津市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以及文化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41.4%、1.1倍和33.6%。河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3%,比第一季度加快6.7个百分点。

转型和升级,增添了自身发展内生动力——

淘汰落后产能,承接优质资源的同时,各地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低碳化的步伐也在加快。

河北省提出抓好5个行业和1000家企业等传统行业低碳化,实施总量、强度和能耗、煤耗“双重控制”。基于此,由于传统矿业经济面临市场走低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承德市提出力争在3年~5年内引领传统矿业转型升级,初步构建起承德绿色矿业格局。

天津市在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淘汰的基础上,将改造提升现代石化、现代冶金、轻工纺织等传统行业,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将生态环保贯穿产业转型和升级始末,三省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内生动力将不断加强。

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 生态环保红利开始显现

拆除高炉23座、化解炼铁产能1087万吨、淘汰转炉57座、化解炼钢产能2349万吨、淘汰焦炭落后产能505万吨。

作为重工业城市,唐山市自2013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换来了环境质量的改善。今年1月~6月,唐山市可吸入颗粒物下降20.1%。截至今年5月,在全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6位。

唐山市工业布局的调整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京津冀地区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4.8︰37.1︰58.1,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三地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同比分别下降9.2%、11.8%和0.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0.7%、19%和4.8%;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7.9%、12.5%和20.3%。

这背后,是生态环境的红利正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不断释放。

今年上半年,按可比价格计算,京津冀三地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6.7%、9.2%和6.6%。同时,三省市工业、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的升级趋势也比较明显。

以河北为例,今年上半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0.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升至25.3%,首次超过钢铁行业。

除了河北,北京工业高端产品也保持着良好的增加势头,符合消费升级要求的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多功能乘用车、新能源车、液晶显示等产品产量增速分别达到1.1倍、68.9%、1.5倍和59.8%。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优势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2%、11.2%和9.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

天津规模以上工业中,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18.4%,比第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快于第一季度0.6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则分别增长了34.8%、59.1%和14.5%。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