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经济体如何建立碳交易市场

2016-9-12 00:23 来源: 网络

世界各国都在逐渐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在向低碳模式转变的过程中都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碳交易市场。而作为发展中国家,之前中国虽然在《京都议定书》中没有总量减排义务,但是随着《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中国作出了减排的承诺,因此,中国尽快逐步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必需。

  碳交易是签订《京东议定书》的各协议国,以国际公法作为依据的温室气体排减量交易。具体来说,在六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通称为“碳交易”,为其提供交易的市场称为碳交易市场。

  据悉,在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上升68.75%。成交额的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就与2007年全年持平。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在2008-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41%。出于作为大国的责任心和中国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尽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依旧作出了减排承诺。中国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就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同时将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目标,这就为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此后还发布了其他相关政策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除了政策上的推进,中国也开始逐渐落实,在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相关部委开展了相关试点,入选者包括广东、辽宁、天津、重庆、杭州等五省八市,而这也为中国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提供了必要的经验。此外,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应充分借鉴别国经验。

  首先来看欧盟碳交易体系。在初期,欧盟为获取经验,保证实施过程的可控性,其碳交易体系的实施是逐步推进的。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只为获得运行总量交易的经验,所以在选择所交易的温室气体上仅涉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在产业方面,欧盟要求只包括能源产业、内燃机功率在20MW以上的企业、石油冶炼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玻璃行业、陶瓷以及造纸业等,并设置了被纳入体系的企业的门槛;这样,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大约覆盖1150O家企业,其二氧化碳排量占欧盟的50%。而其他温室气体和产业将在第二阶段后逐渐加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才开始真正的交易。

  欧盟碳交易体系亮点则体现在其具有开放性并可以与《京都议定书》和其他排放交易体系的衔接上。欧盟碳交易体系允许被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企业可以在一定限度内使用欧盟外的减排信用,但是,它们只能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通过清洁发展机制或联合执行获得的减排信用。

  美国碳交易市场呈现出显着的区域性优势,即地方政府(州及市等)在碳交易政策的制定及行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局面。目前,有超过35个州已经单独或者结成地区联盟通过或正在通过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比较着名的有地区温室气体倡议和西部气候倡议。

  地区温室气体倡议。该法案是美国第一个强制性的、以市场交易为基础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来自美国东北地区和大西洋沿岸的10个州签订了该框架协议,并且该法案仅限于电力部门。西部气候倡议。2007年,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等5个州发起成立区域性气候变化应对组织,到2009年底总共有11个州或省份加入,其中还包括了4个加拿大省份。该组织法案的目标是,到2020年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15%。这一系统计划于2012年开始运行,每三年为一个履约期,涉及五个领域:电力、工业、商业、交通以及居民燃料使用。

  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市的情况发展不同,全国性碳交易虽要统一规范,但是在碳交易额度的制定上也要考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因地制宜。全国性碳交易市场规则可参考美国经验制定多标准,以期做到经济发展和减排兼顾。

  最早制定碳交易市场的英国,又能为中国提供哪些可借鉴的经验?英国碳交易市场的运作模式应该是其中一项,据悉其运作方式包括配额交易与信用额度交易两种模式。配额模式是拟定一个绝对减量指标,然后指定每个企业的排放配额。信用额度模式则由参与者以其他提升能源效率或减量专案计划提出其相对减量目标所产生的额外减量。

  而英国碳交易市场中的企业纳入制度也可为中国提供参考。英国碳交易中的企业为两类自愿减排企业:一是获得政府资金支持而自愿承诺绝对减排目标的企业。2002年3月,英国政府提供2.15亿英镑,34家企业自愿承诺在2002-2006年间累计减排1188mtCO2当量。二是通过自愿与政府签订气候变化协议承诺相对排放目标或能源效率目标的企业,这些企业如果达到目标可以享受最高80%的气候变化税减免。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