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和多尺度的,既有正面影响,也包括负面效应。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领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淡水资源、农业和粮食安全、海岸带和沿海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等。气候变化对这些领域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并将继续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国际社会更关注其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下: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
高温是夏季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热浪对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造成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本世纪20年代中国心血管疾病增加的区域将主要集中在
北京周围、
山东西部、
安徽北部和
四川东部、重庆等区域。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影响
气候变化对虫媒传染病的影响最为明显。气候变化导致中国疟疾高发地区的疟疾传播季节延长,降雨量增加将增强疟疾发病强度,近10年发病人数已较20世纪70-80年代的均值明显增长。气候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疾病传播程度加剧和传播范围扩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钉螺分布区域出现了明显北移,分布面积增加。洪水将增加血吸虫的传播程度,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年份钉螺孳生面积是水位正常年份的2.6-2.7倍,急性血吸虫感染人数则为平时的2.8倍。气候变暖对中国登革热的分布也有显著的影响,高发区
海南省在过去25年间,登革热传播北界北移距离约为38公里。
未来中国血吸虫病分布范围的北界线将北移。在中国东部尤其是
江苏省和安徽省境内北移明显,长江流域、洞庭湖及鄱阳湖周围的血吸虫病传播指数明显上升,以洞庭湖周围与湖北省长江沿线区域上升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