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2016-8-19 15:39 来源: 甘肃日报

近年来,我省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20亿元以上,占到全省自然灾害损失的88.5%。气象灾害损失相当于甘肃省GDP的3%—5%,是全国的3倍。在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加各种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使我省面临更为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

今年,西北区域气候中心发布的一份气候监测公报显示,未来气温将继续升高,气候继续变暖,降水不均匀性增大,极端气温、极端降水事件增多,气象灾害风险加大,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未来我省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与1986~2005年相比,河西将上升1℃左右,夏季和秋季升温幅度大于春季和冬季;河东将上升0.8℃左右。在降水方面,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将增加,河西增加8%-10%,河东略有减少。甘肃中东部地区秋季降水增加明显,南部将可能减少;东部地区冬季降水将减少。气候变化还导致水资源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祁连山冰川近10年退缩加速,冰川面积减少了36平方千米,减少达4.2%。

有气象专家认为,在未来的气候条件下,意味着农业生产风险增加,粮食作物生长发育面临高温、干旱、霜冻的威胁,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本加大。同时,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大,冻土变化导致黄河源区以及内陆河山区生态系统退化,农牧交错带边缘和绿洲边缘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大。还需看到的是,河西内陆河流域降水、水面蒸发及实测径流不同程度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了水环境恶化,进一步增加水问题的严峻形势。

西北区域气候中心气候变化与影响评估首席赵红岩介绍说,气候监测公报每年都会发布,目的是通过对气候变化趋势预估和影响评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今年的监测公报归纳整理了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的所有数据,所体现的气候变化新特征较多。”赵红岩说:“比如近10年我省沙尘暴呈减少趋势,今年没有出现过区域性沙尘暴,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与大众的环保意识加强、地方生态治理力度加大是密不可分的。”

针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气象部门建议,要强化政府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主导作用,以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构建我省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同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通过启动一批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要建立气候资源承载监测预警及应急机制,加强区域发展、城镇化进程、重大工程等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重大工程和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工作流程,开展分地区、分领域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工作。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