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碳交易步入倒计时

2016-8-17 11:25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碳排放权交易是基于市场机制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也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发改委已开展重点企业温室气体历史碳排放数据核查,提前算好碳交易“买卖账单”,为参与全国碳交易铺好“奠基石”。

浙江近日出台《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浙江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准备工作,启动碳交易,到2020年建立比较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实施方案》明确了浙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目前,浙江省发改委已经开展重点企业温室气体历史碳排放数据核查,提前算好碳交易“买卖账单”,为参与全国碳交易铺好“奠基石”。

分步推进企业碳报告工作。2014年,浙江在电力钢铁化工等10个行业中选取96家重点企业开展碳报告工作,2015年扩大到电力、钢铁、化工、水泥、平板玻璃等14个行业590家重点企业。

2016年,浙江碳排放数据核查将实现全面覆盖,开展所有符合国家要求的1900家左右重点企业的碳报告工作,重点做好碳交易纳入企业的名单确认、碳报告编报、数据核算、核查复查、汇总上报等各项工作。

按照我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工作部署,结合省情和工作实际,浙江碳市场建设工作分为两大阶段性目标。

准备启动阶段(2016年至2017年),主要目标是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准备工作,启动碳交易。首批碳交易纳入企业约400家,涵盖电力、化工、石化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大行业。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完善工作体系。

运行完善阶段(2018年至2020年),主要目标是完善体制机制,建立比较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完善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健全配额分配、管理和履约机制,建立碳排放抵消机制,鼓励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和交易。

根据碳市场运行情况,适时扩大交易主体,逐步扩大到其他行业。重点排放行业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碳金融、咨询等相关服务业蓬勃发展,浙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改善,碳汇能力显著增强。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浙江有1900家左右工业企业达到国家重点企(事)业碳报告工作要求。其中,纳入2017年启动的首批碳交易企业约400家,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

而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把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纳入碳交易,利用市场机制,将促进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的企业获得更多收益,倒逼落后企业加快转型、削减规模或退出经营,从而实现经济低碳化和转型升级的双赢。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