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建议北京减少冬季燃煤取暖污染排放

2016-7-6 09:12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王硕

昨日,中国工程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评估报告认为,北京要完成2017年PM2.5年均浓度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需付出更大努力,必须下决心采取超常规措施,并联合周边省市共同努力,才有望实现。评估工作组专家表示,这些“超常规”手段中,将包括北京南部四区及保定、廊坊两市在2017年内实现区域“煤改电”,京津冀区域划定“工业错峰生产区”等。

北京PM2.5明年降至60微克/立方米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治理大气的十项具体措施,因此《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被称为“大气十条”。

“大气十条”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2013年-2015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89.5微克/立方米、85.9微克/立方米、80.6微克/立方米。

评估报告指出,北京在“大气十条”实施的三年中,PM2.5年均浓度虽有明显改善,但要达到“大气十条”规定的2017年年均浓度降至6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需要北京采用超常规手段,联合周边省市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报告指出,优良天数和重污染天数的比对评估结果表明,降低大气PM2.5浓度年度平均值的关键是减少重霾污染天数。河北省(石家庄)之所以近三年来PM2.5显著下降28.7%(石家庄三年下降43.6%),主要是因为重霾污染天从130天减少到了50天左右;北京之所以PM2.5仅下降了9.9%,与重霾污染天数下降少密切相关。如果消除近三年平均每年48天的重霾污染,北京大气PM2.5年度平均值就可能达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

此外,季节数据评估表明,降低全年大气PM2.5浓度的关键是减少冬季燃煤取暖污染排放。报告建议,北京地区除了减少冬季南部“2+4地区”的散煤燃烧,还应协同周边杜绝、减少秋季秸秆燃烧。

■ 解读

北京将采取哪些超常规手段?

对于北京要完成2017年年均浓度降至6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中国工程院“大气十条”评估工作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光靠北京自己将无法达成,不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也根本不可能做到”。

据贺克斌介绍,为达到这一目标,今年5月下旬,环保部和京津冀联合印发通知,提出2016年至2017年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措施。在重申60微克/立方米这一目标外,还对保定、廊坊等北京周边城市提出了具体的PM2.5年均浓度目标,“基本上都要下降20微克左右”。

“最核心的是治理散煤。”贺克斌表示,相关数据分析表明,春夏秋三季,京津冀区域PM2.5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但是一进入冬季,55%左右的污染源来自供暖的散煤,所以治理散煤是核心。

报告建议,北京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应对秋冬季重污染的问题,重点破解冬季采暖燃煤散烧顽疾,针对北京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地区以及南四区(丰台、房山、通州、大兴),采用煤改电和冬季特别电价等措施,解决冬季居民采暖问题。

贺克斌表示,同步实施煤改电的不仅有北京南四区,还有邻近北京南部的保定和廊坊两市。“基本上就是荣乌高速公路以南,包括了北京南四区及保定廊坊近8600平方公里的范围,在18个月内要全部完成煤改电。”贺克斌表示,这一措施的实施范围之广、时间之短、任务之重,将是一次超常规的尝试。

此外,报告建议,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深入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严格控制北京周边传输通道上的污染排放,严控周边地区高架点源。采取措施切实降低秋冬季污染源活动水平,在京津冀地区划定“工业错峰生产区”。

“这些措施的效果今年冬天就应该能看出来,和去年的作战方案相比,做了更详尽的布置,看看这一仗下来,效果能不能更好。”贺克斌说。

■ 报告看点

7省份PM10年均浓度有所上升

评估报告认为,多数省份PM2.5或PM10年均浓度下降幅度达到或超过“大气十条”规定的中期目标要求,可望实现2017年的考核目标。考核PM2.5的10个省(区、市)和广东省珠三角地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均达到或超过“大气十条”中期目标的要求,多数省份展示提前实现终期目标的势头。考核PM10的21个省份中,黑龙江等14个省份PM10年均浓度下降幅度达到了“大气十条”中期目标的要求,辽宁吉林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7个省份PM10年均浓度有所上升。

重污染天超4成来自京津冀及周边

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21.6%;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3.3%,重度及以上污染占3.2%,其中67.4%发生在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全国重污染天气高发地区,占全国总天次的44.1%。冬季重污染对全年PM2.5平均浓度有明显的拉升作用。2013-2015年,重污染天气对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地区PM2.5年均值的贡献分别为40%、10%和20%。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