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爱民:我国碳市场存在严重不足,交易体系有待完善

2016-6-16 11:55 来源: 易碳家--中国碳交易网

碳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碳交易体系有待完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

“2016地坛论坛”于6月16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出席并发言,他表示,碳排放交易权的体系还不完善,不健全。大多数地区还是依据行政规章建设碳交易市场,试点的总量总体偏松,导致配额价格较大幅度下跌,市场活跃度不高,交易规模有限。

以下为会议实录:

马爱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代表会议的主办方之一感谢大家参加第七届地坛论坛,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综合国力跃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对于未来发展的瓶颈效益凸显,传统的粗放方式不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为主要途径,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发展道路,是实现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已经先后制定了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和2030年前后争取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有效的政策手段。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众多文件中提出碳排放权交易,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求,通过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企业研发和应用低碳技术,加强碳排放管理,吸引社会资金向低碳行业,低碳产品,低碳服务聚集。

促进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发展转型,如果说几年前刚刚提出要在中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时候,部分人士还对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有这种怀疑,首先要归功于我们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取得的成功,在七个试点省市构建法律政策体系,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排放测量、报告与核查,交易和管理、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为启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在我们实施碳排放交易权的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大多数地区还是依据行政规章建设碳交易市场,试点的总量总体偏松,导致配额价格较大幅度下跌,市场活跃度不高,交易规模有限,市场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参与主体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说明了开展试点意义,为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借鉴。展望未来碳交易市场建设,覆盖范围更广,市场规模更大,参与主体更多,交易产品更为多样。对于国家和地方的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企业以及交易机构都是新的挑战和考验。

对于国家部门来讲最大的考验是科学决策、制定游戏规则和市场监管能力。全国碳交易市场将是全球第一大交易市场,市场治理的难度必然更大,对立法要求更为迫切,尽快出台全国碳排放交易权管理条例和相关细则,对于规范市场行为,增加市场透明度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来说考验是双重的,一方面是提高管理碳排放能力,履行控制排放的义务,实施减排活动,编报排放信息和制定监测计划等等,进一步加强管理能力,管理和利用好碳排放市场。对于第三方机构考验技术能力以及诚信对,如果核查过程中不能保持公平、公正,不按照规定去进行核查,有可能会造成不同企业减排成本差异,导致对市场公平性的怀疑,直接威胁到碳交易市场的生命力,因此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监管,应该是政府部门和市场监管的重大职责之一。

对交易平台面临的主要考验是对交易活动的日常监管,保持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交易,加强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会员、工作人员的管理。在全国碳市场建设中碳交易机构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试点阶段的特殊性,每个省市都设立市场交易机构。我们知道还有更多的地方表示对于建立交易机构的态度,保持多个交易机构,有利于公平竞争,鼓励提高交易机构的服务水平是有利的。但是过多交易机构导致平均盈利水平下降,有可能造成恶性竞争。可能造成全国统一市场的割裂,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这是在我们全国碳市场建设过程中需要给予关注的。

面对崭新的课题,我们有大量工作需要研究和探索,我们作为专注于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的机构,愿意与大家一起努力,为支持全国碳市场建设开展合作,做好技术支撑的工作。

谢谢大家!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