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洗牌在即 全国碳市场迎大考

2016-5-26 15:51 来源: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洗牌在即全国碳市场迎大考


目前,中国正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14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深圳和湖北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均发布了地方碳交易管理办法,共纳入控排企业和单位1900多家。试点地区加大对履约的监督和执法力度,2014年和2015年履约率分别达到96%和98%以上。

行业洗牌在即 全国碳市场迎大考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不断攀升。根据国际环保组织“全球碳计划”公布的2013年全球碳排放量数据,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越欧盟,引人关注。2014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355亿吨,中国排放量高达97.6亿吨,位居世界第一。

如何应对与日俱增的减排压力,缓解日益严峻的减排形势,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为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早在2011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要求,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2014年,7个试点已经全部启动上线交易,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统计数据,共纳入排放企业和单位1900多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12亿吨。截至2015年年底,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近800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25亿元人民币。

适时公布纳入企业名单

为统一拟纳入全国碳市场企业的覆盖范围,规范拟纳入企业名单格式,气候司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报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拟纳入企业名单的通知》(下称“内部通知”)。

内部通知要求,各单位根据“附件1”中确定的覆盖范围筛选拟纳入企业,对于不在“附件1”覆盖范围内,但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发电装机之和达6000KW以上的其他企业自备电厂,应按照发电行业纳入。

对于化工钢铁行业覆盖范围扩大后纳入的新增企业,拟采用历史强度法进行配额核定,对纳入的自备电厂,拟参照电力行业进行配额核定。新增化工企业和自备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将于近期公布。

这意味着,在配额分配方法上,纯发电(含自备电厂)、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电解铝、航空旅客运输、航空货物运输等11个子行业将使用基准法,剩余的子行业全部采用历史强度法。从子行业数量上看,历史强度法占多数。

气候司称,将对报来的拟纳入企业名单和碳排放数据进行复核,对来报名单仍存在覆盖范围不统一、企业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的省级主管部门,将提出整改意见,并适时公布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最终企业名单。

前期将整合7—10家交易所

不难发现,距明年我国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还有半年左右,就在这最后倒计时几个月的时间里,这一新兴市场的轮廓已日渐清晰。

被寄希望于成为全国交易中心的北京,出台的各项政策、制定的各项规则等时常就被中央参考作为全国性政策制定的模板。业界资深人士周丞透露,根据初步预计,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初期,可能会形成7—10家交易所,各个交易所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有序竞争,吸引客户开户实现交易,最终形成交易场所的整合。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安排,我国将有8个行业、14个子行业中近1万家企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市场规模约为30亿—40亿吨配额,涉及金额为12亿—80亿元,如果未来引入期货交易,交易规模能达到400亿—800亿元。”周丞直言,这也就意味着,全国碳市场建立后,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超过欧盟,然而,如此庞大的市场,对于环交所、碳交所来说,虽然是机遇但也存在挑战。

按照国家发改委预计,碳交易未来可能成为仅次于证券交易、国债之外我国第三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不过,对于这类市场来说,各自为战进行分散的交易势必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会形成几个主要交易中心。对此,周丞表示,根据初步预计,全国市场启动初期,我国可能会同时存在7—10家交易所,但此后将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完成交易场所的整合。

碳交易需打破地域限制

此外,碳交易只有打破地域限制,相互衔接,才能发挥出更大作用。北京启动跨区交易,实际上是北京试点经验的输出。虽然我国计划在2017年启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但从目前各方的准备来看,要真正实现稳定的交易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非试点城市等待全国市场正式开启后再进入,意味着“从零开始”,恐怕会措手不及。提前与北京的碳市场合作,就好比经过一段实习阶段,企业会更好地适应碳交易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中寻找一些机会。

跨区交易,就是让非试点城市参与北京碳市场,按照北京碳市场的管理办法、交易原则进行交易。规则统一,更加有利于市场融合。

对此,舆论认为,首先,法律、制度必须先确立。因为碳交易市场是政策创立的市场,所以必须有法律基础作支撑。如果只是依靠部门规章,毕竟对超额排放的处罚力度有限,企业也不太重视。没有法律的保障,全国碳市场的基础就不牢靠。因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现在正在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升级为国务院条例。

其次,注重对企业排放的历史数据的收集。目前各省都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署,进行企业排放的历史数据收集。历史数据是分发配额的基础,直接决定了配额分发的合理与否,因此历史数据必须保证客观、公正、真实。

同时,企业要加强相关能力建设。碳交易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尤其对于非试点地区而言,从理解到接受再到参与,需要一个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的过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呼吁试点地区帮助非试点地区。而如果有立法,就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平公正,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氛围。

(本文综合北京商报、中国环境报、网易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