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面对面】专访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周丞

2016-5-6 12:08 来源: 新华网络电视

专访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周丞


  【导视】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并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也将出台。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那么,几年以来各试点地区的进展如何?在攻坚期的2016年,各地又有哪些措施?又面临着哪些挑战?本期《环境·面对面》,专访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周丞。

  记者 唐兴:

  周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我们想了解这个北京环境交易所,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我们北京环境交易所是在2008年8月份,就是在北京奥运前夕,当时呢应该从整体大环境讲,因为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了,那么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也面临着减碳的压力,那么在这种大背景下呢,我们着眼于绿色北京,生态中国吧,我们设立的这个北京环境交易所,旨在通过市场机制,加上金融手段来推进节能减排,应对气侯变化保护环境。

  【解说】北京环境交易所成立于2008年8月5日,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特许经营实体,是集各类环境权益交易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平台。

  2009年8月5日,中国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购买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成为第一家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中国企业。

  此次达成交易的碳减排指标来自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美国环保协会以及多家媒体共同发起的“绿色出行碳路行动”。经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核证,2008年7月20日到9月20日奥运单双号限行期间,北京市近百家企事业单位的81670人注册参与了该活动,共减排二氧化碳8895.06吨。这批指标于2008年12月11日在北京环境交易所通过确认并正式挂牌,成为国内首个自愿碳减排挂牌项目。

  记者 唐兴:

  那么这个碳排放权交易,一般谁和谁在交易,是怎么样进行的交易呢?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一般呢,目前参加这个市场的主要是三类,第一类呢是控排企业,也就是政府把你纳入到这个碳交易,你有这个履行碳排放权交易义务的这个企业,那么这个企业呢,如果它有富裕可以把它这个配额卖给配额不足的企业;另外一类呢,是投资机构,它是通过参与这个碳市场,就是通过低买高卖,它获得收益的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一定的流动性;第三个呢是个人,就是有一些个人愿意选择这个碳市场,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渠道,那么他们也参与到这个碳市场当中。

  记者 唐兴:

  那这个碳排放权作为一个商品交易,他和市场上一般的商品有什么样不同呢?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碳排放权呢,它是一种无形的,应该是一种数据信息,它跟其他的商品实物来比是没有形的,那么它的财产性呢,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行政许可,它主要的用途呢,是每年都会用于履约工作。

  记者 唐兴:

  那您认为这个碳交易市场存在,最大的意义是在什么方面?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这个碳排放交易的意义在于,它把这个碳排放的环境外部性内在化,也就是说它会告诉企业,这个碳排放有成本的,不能没有成本地随便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那么这样会倒逼企业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那么增加相关工作的主动性,也拓展了履行节能控碳义务的渠道,从全社会讲呢,它是这个节能减碳的成本,综合成本呢下降,那么以最优的成本,控制了这个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说】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开市,先期参与碳排放交易企业达490多家,其碳排放量约占北京排放总量的40%左右。

  2013年是中国碳交易元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七省市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工作,被认为是中国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市场机制和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当年6月18日深圳碳交易市场首先上市,11月26日上海碳市场上线交易。在早先各试点省市公布的碳交易试点名单中,工业企业是重点对象。

  开市后,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只针对二氧化碳一种温室气体,实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机制,主要交易标的为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市场暂不向自然人投资者开放。碳交易主要包括排放数据报告、第三方核查、配额分配、买卖交易和履约五个环节。通过二氧化碳配额交易能够有效降低社会综合减排成本。

  记者 唐兴:

  那么近几年北京环境交易所的工作有哪些进展?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第一个是北京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试点是在2013年11月28号开始,累计到现在呢,我们完成的配额交易大概是616万吨,实现的交易金额是在2.6亿,就是在七个试点都名列前位。

  那么还有一种交易产品呢,叫中国核证自愿减排,也就是CCER,CCER的销售方面,我们已经完成了630万吨的CCER的销售,那么其中呢95%是销往北京以外的地区,也证明了北京从这个意义上讲呢,作为这个CCER全国枢纽地位,已经基本确立。

  第三个呢,我们北京创新性的,跟河北承德进行了跨区域的交易,另外呢,今年我们也将跟内蒙的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市的部分企业进行跨区域的交易,这个也为非试点地区参与到这个碳市场提供到了渠道。

  第四呢,我们也做了一些碳金融方面的创新,我们推出了中国第一单配额,另外我们还推出了场外调期的合约的交易,这样也是帮助企业对冲风险吧。

  记者 唐兴:

  那近几年,北京环境交易所在工作当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困难,都是怎么样解决的?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第一个是企业的接受和参与程度,因为刚开始企业都会认为这是一种负担,那么他有抵触,随着这个政策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法律法规的出台,特别是发改委,包括我们北京的环境交易所也对这些控排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能力建设,那么企业的接受程度和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就是从北京的这个履约率来看,就能体现,北京第一年企业的履约率在97%,第二年2015年的履约率就上升到100%,另外一方面呢,因为北京的经济结构,北京碳排放总量,是在七个试点中比较少,那在这个总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怎么让市场更活跃,这个也是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那么我们也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创新来给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同时呢,也希望政府在这个支持创新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让创新更加便利,这样才能让市场变的更加活跃。

  【解说】北京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市第一年,有300多家企业参与了碳排放交易。截至2014年12月北京市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超过210万吨,累计成交额1.05亿元,有效促进了首都节能减排。北京碳排放交易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位居全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前列。

  APEC会议前夕,作为主要场馆之一的“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的承建方,北控置业通过环交所购买碳减排量,抵消了会议场馆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3909吨碳排放,通过碳中和的方式,实现了中国首个国际首脑峰会“零碳”场馆。

  据了解,2014年,纳入2013年度重点排放单位的415家企业单位大都履行减排责任,主动履约率为97%。对未按规定履约的12家单位,市主管部门也开展了碳交易执法,根据其超出配额许可范围的碳排放量,按照市场均价的3至5倍予以处罚。

  记者 唐兴:

  中国预计会在2017年,全面启动这个碳交易市场,那么今年北京环境交易所,有哪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呢?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说到全国碳排放统一市场,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计,大概有八个行业,十八个子行业的近一万家企业纳入,这个市场的规模,是在30到40亿吨配额,这也就意味着,全国碳市场建立,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超过欧盟,同时在交易额上,发改委的专家估算,如果在现货交易的情况下,市场规模大概在12到80亿人民币,如果未来引入期货交易的话,交易规模能达到400到8000亿,这个规模还是非常大的,那么这么大一个市场规模,对于我们环境交易所来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么如果说这是机遇的话,那么机遇总是跟挑战并存,因为目前有七个试点,七个交易所,他们都想在这个全国市场中,占据比较有利的位置,那么这就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

  记者 唐兴:

  如果想全面启动碳交易市场,那各个试点的整合工作应该是一个难题,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有一种初步的预计,大概未来可能前期有7到10家的交易所,我们希望如果7到10家,那么国家应该明确基本的交易规则,确定基本的交易产品,在这种大规模产品确定,统一确定的情况下,那么各个交易所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来竞争,有序竞争,通过自己的服务吧,吸引客户来开户,实现交易,最终在这个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态,完成这个市场的交易场所的整合。

  另外呢,我们也建议,因为目前有7个试点,国家发改委可以对7个试点的交易所进行一个评估,在试点期间,包括它的交易量、包括它的交易额,包括它的履约和创新,包括合规性等等,进行一个综合的打分,这个分值也可以作为未来整合交易所的参考依据。

  【解说】中国全国碳交易市场被寄予厚望。在政府计划中,它能让已显疲态的经济沿着低碳轨道前行,同时成为中国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推手,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限制碳排放,鼓励工业到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6月表态,中国碳排放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尽早达峰。如果全国碳市场能够如期成立,无疑将为习近平主席的承诺增添保障。

  由于无人能够为如何建立全国碳市绘制清晰图谱,如何整合各个试点市场仍是个令人为难的问题。对碳排放进行额度分配与定价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目前运作规则尚无明文规定。

  由于目前中国市场分配排放额度的方式仍是企业按照历史排放数据向上申请、继而政府进行统筹分配,借用一些专家的话来说,“企业单位和政府双方都很抗拒信息发布”,因此配额与碳价的设定方式并不容易被理解。

  记者 唐兴:

  那您认为从北京的角度来讲,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第一个挑战就是立法工作,立法因为碳交易是政策创立的市场,需要有法律的保障,那么目前全国碳排放交易所,全国碳排放交易的管理办法,发改委的部门规章,未来要上升到国务院条例或者人大的立法。

  另外一个呢,应该说呢是执法,如果有了立法就有执法,那执法必须严格,人人平等,因为市场有不同的参与主体,不能因为偏袒某个企业而给他开绿灯,这对于市场的公平会造成影响,所以要严格执法。

  第三个要给金融创新提供适当宽松的环境,因为只有适当的环境才能让市场发挥作用。

  第四个还有一个需要政府真正的,有这种意识,我们希望如果有市场成立了,那么政府就可以放手,让市场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第五个呢,我想还是它的能力建设,对于好多企业特别是非试点地区的企业来说,他们没有参与过碳交易,对这个崭新的事物缺乏了解,那么就需要能力建设,我们北京环境交易所,也想把这个试点期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非试点的地区。

  记者 唐兴:

  那再给大家讲解一下,就是碳税和碳交易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而且这个碳税在中国实施的情况,可行性如何?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如果说碳税和碳交易来讲呢,最本质的区别呢,碳交易是在总量控制下的交易,也就是说它能控制碳排放的增长,碳税呢没有总量控制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要是企业有钱,我排的多我就多交点税,所以呢肯定起不到总量控制的作用,另外呢,从这个税收的角度来讲呢,大部分企业都认为目前的税收已经比较高了,如果你再引进新的税种,那肯定企业的接受程度,比碳交易可能要差一点。

  【解说】由于温室气体CO2排放量的增加是导致气候变迁的重要原因,有观点认为,征收碳税可使人们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从而促进环境保护。

  虽然从长远看,征收碳税的负面影响将会不断弱化,但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征收碳税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经济代价十分高昂。

  中国发改委相关官员曾表示,中国短期内不会通过碳税、碳定价来促进温室气体减排,中国限制排放,将主要通过有关能效、可再生能源发展、核能发展的国内政策,以及国内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计划得到实施。

  如何切合中国的实际制定政策,运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努力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率,这其中理所当然地也包括对经济手段的考虑。中国在这方面也付出了长期努力。

  记者 唐兴:

  那么您认为中国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提高自身在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影响力和地位?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那么只有怀着包容,不断改进,让这个市场充分发育,随着这个新产品,新的交易品种,交易模式的引入,我想中国碳市场会更趋活跃,那个时候呢,你要影响国际市场了,还需要跟国际市场进行链接,也就是要跟欧盟的碳交易市场,就是跟其他发达国家,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进行链接,在这个国际市场链接中进行锻炼,那么随着中国的这种发展壮大,包括我们节能减排成绩的提高,那么我想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记者 唐兴:

  那您对这个碳交易和碳市场在中国的前途有什么样的具体的期待?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 周丞:

  我想这个,碳交易是节能减排,推动节能减排的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这个也是被国际社会所公认的,目前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推动碳交易,对于我们来说刚刚签署了《巴黎协定》,提出了中国的这个2030年减排的目标,那么碳交易可能是完成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我想只要前期的这个制度设计合理,后期政府真正放手让市场发挥它的配置资源的作用,那么中国的市场,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也是最有决定性的碳定价中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