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气候和冰冻圈项目(WCRP CliC Project)、北极监测和评估计划(AMAP)、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联合发布报告《气候变化下的北极淡水系统》(The Arctic Freshwater System in a Changing Climate),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北极淡水系统的影响,评估了水循环变化对北极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海岸和近海环境的影响,指出北极淡水系统的变化将对北极生态系统同时产生重要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报告的主要结论包括:
(1)气候变化正在影响北极淡水系统。全球变暖使北极淡水系统的密度增大,对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变化产生反馈。
(2)北极大气的变化将对北极和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北极地区的降雨量正在增多,降雪正在减少。极地地区冰雪覆盖的减少和大气增暖将使更低纬度地区的天气发生改变。
(3)水循环的变化将改变北极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降水量增加和多年冻土消融改变了水道、湖泊和湿地的类型,这种北极环境的变化将有利于一部分物种,而另外一部分物种将面临风险。
(4)水循环的变化对海岸和近海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海岸带在北极环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人类在冰雪覆盖减少、水量增加和营养物质供应改变将带来的影响方面的认识还很不足。
(5)流入海洋的淡水发生变化,影响海洋环流和海洋生态。流入北极的淡水增加,使目前的洋流减缓,海洋生物的压力增加。
(6)北极为极地地区居民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受到影响,如极地环境中的食物资源、水资源和污染控制能力。北极地区的冻土层利于人们移动和迁徙,而极地淡水系统的改变将对此产生威胁。
(7)水循环的改变影响着北极的碳库作用。由于多年冻土储存的温室气体大量释放,将会被北冰洋吸收,进而影响北极的碳库作用。淡水系统的改变将最终导致更多的温室气体释放。
(8)北极淡水系统的变化对北极经济有利有弊,可能产生以下4方面的影响:①供水基础设施。温度升高和冻土融化使淡水资源受到制造业和工业废水污染的风险增加;②北极
交通。极地交通依赖的冰道可能因为温度升高而损坏,冻土层上修建的公路和铁路风险增加,但另一方面,可通航的河道将增加;③矿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北极增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极地地区蕴含的丰富的矿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但冻土层变化对交通和开采活动的威胁不容忽视;④水力发电。北极可用于水力发电的水资源将增加,但降水增加和积雪融化引发的洪水也将对已建成的电厂造成风险。
基于北极淡水系统研究文献,报告为决策者提出了以下7条建议:
(1)支持研究团体加强对极地地区水循环关键过程的观测。
(2)增进对关键过程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如流入北极海洋的淡水资源通量,湖泊和河流冰量的减少对大气和生态过程的影响等。
(3)开展水循环带来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的物理、生物、经济和气候后果研究。
(4)深入了解北极淡水系统变化将带来的社会经济后果,尤其是北极淡水系统变化将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影响;开发利益相关者应对北极变化的工具,如极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和管理工具。
(5)评估北极可为缺水地区供应淡水资源的区域,并关注从北极输送出大量水资源后将引起的社会和文化后果。
(6)为北极地区的小型社区提供安全可饮用的水源和废水处理设施。
(7)继续支持关于北极当前状况、极区居民所受影响以及极区外气候和海洋影响的研究活动和教育行动。